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2008年终盘点:中国记者素描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更新时间:2008-12-31 9:05:26

  2008年,对于中国媒体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忙碌、坚强与勇敢是中国记者这一年突出的写照,责任与担当、良心与考验则贯穿在中国记者一年的日历当中。这一年,中国记者因为不懈努力而获得了崇高的荣誉,因为更多的勇敢担当获得了尊敬。但同时,也因为“封口费”事件遭受职业操守的严正考问。回首激动、振奋、感伤的2008年,中国记者一路相伴。

  抢在一线担当责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带着泪水、震撼、悲怆和感动的时刻,成为整个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地震发生后17分钟,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15:00,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几乎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在灾难面前,中国记者带着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紧急出发,向着危险前行。评论认为,“在此次大地震中,每个记者都好比一双眼睛,带着人们去看清现场的真实画面;每个媒体都好比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亮灾区的真实情况。正是众多的记者、众多的媒体,给人们营造了一个高度透明的信息空间。”

  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媒体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捷反应——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快速、及时的现场报道,使13亿人乃至全球的目光,集中在地震灾区。媒体,搭起了灾区孤岛与世界之间的信息桥梁。5月12日以来,超过2000名记者深入灾区,许多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许多可歌可泣的救援事迹,都是通过记者的笔、记者的镜头传递出来的。地震发生后,与救援队一起最先到达现场的,往往都有记者的身影。在震区,尤其是重灾区,由于道路不通,许多记者都是徒步走进灾区。

  在灾难惨烈的现场,中国记者坚定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绵阳晚报》的总编辑助理刘文定带领《绵阳晚报》挺进北川,成为第一个进入北川的新闻媒体,北川的灾情得以迅速传出。那张感动无数国人的“敬礼娃娃”照片就是出自他带队的摄影记者之手。临出发前,他的爱人李春梅哭着坐在车里不下来,对他说“要死一起死”。但刘文定却说,“你哭也没有用,我做的是媒体,这是记者的天职!如果我们离重灾区最近的媒体都没有在第一时间里报道,以后我们还咋办报?今天,我就是翻山越岭,也要走到北川!”

  特殊的时刻,给记者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许多记者白天是志愿者,晚上才是记者。在灾难现场,在人的生命存亡关头,许多记者选择放下镜头,加入救援的队伍。《重庆晚报》记者李静徒步进入映秀后,立即展开的工作不是采访,而是帮助医护人员救治伤员。《燕赵都市报》记者孟宇光在金花镇悬郎村,发现在一座坍塌的房子中有两名幸存者,立即展开救援,用两根结实的木棍,制成简易担架,又找来一个筐,几个人轮流抬着幸存者出山。《法制晚报》的记者吴海浪、陈昆从映秀救出一名4岁小孩,却没有向任何人提起……

  有记者说:“记录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为他们鼓和呼,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孤单;记录灾难中的闪光人性,让所有生者更加坚强;报道灾难的实情,让其他人能更好地帮助灾区,这就是我们媒体的责任。”在如此重大的灾难面前,中国记者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成为2008年整个“记者群落”最温暖、最闪光的一页。

  站在前排见证历史

  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记者为历史提供素材。因为记者是坐在前排观看历史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镜头、用自己的话筒,向时代、向祖国和人民交上最满意的答卷。

  3月,两会。“向记者朋友们致敬”,这是许多代表委员在两会上说过的一句话。全国人大代表陈静怡曾经写文章描述过她在两会上亲历的记者工作状态——“中午苏州电视台约好采访,我吃过饭已经是12点半,记者却早已候在门口,一问饭还没有吃,他们告诉我采访完羽毛球世界冠军葛菲才能出去吃饭。我想他们怕是要到下午2点才能吃上饭吧?隔行如隔山,短暂的接触也不足以了解记者工作,但是,在两会期间,很多记者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这里我向忠于职守的记者朋友们致敬!”

  8月,奥运会。如果说两会上记者带给代表委员阵阵感动,那么在北京奥运会上,记者的忙碌身影则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此外,还有那么多我们在镜头上、在照片上完全看不到的故事。16天,他们见证了梦想与奇迹;16天,他们见证了欢笑与泪水;16天,他们用声音传递激情;16天,他们无愧曾经的誓言……

  新华社记者刘宇已是第四次作为注册摄影记者报道奥运会了。这次奥运会,他在“水立方”待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是在“水立方”水下窗口拍摄。他总结自己此次的拍摄经历时说——在“水立方”,我上天入地,用不同的角度在拍摄,这些是我自己最愉悦的经历,当然我也拍摄到了让读者愉悦的照片。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每个人的努力,才有了我们新闻人的骄傲,“各大通讯社有的照片我们都有。”

  9月,“神七”飞天。《成都商报》记者殷玉生等现场见证“神七”着陆全过程,成为迎接“神七”回家的媒体人中的一员。而这几位迎接“神七”的记者经历也很不容易——是在扮做牧民的情况下采访的。看到神舟七号返回舱就在眼前,几名记者将摩托车开到最快速度,在并不平坦的草原上轰鸣奔腾。突然,前面出现一个大坑,摩托车猛地跳了起来,记者嗖地飞了出去,脸蹭在枯草和沙石上。他们没顾及自己的形象,却对“神七”着陆、开舱门、出舱等每一个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

  10月,十七大。在十七大的开幕式上,所有的记者都应了一句话叫“四抢”。

  首先要抢代表采访:这次整个报道十七大的记者有1942人,海外的记者有1135名,这都是创纪录的。其实算起来跟代表的人数差不多。一到会场就抢代表进行采访。

  第二是要抢报告:因为按照大会新闻中心的规定,在8点50分,也就是会前的10分钟;可以给记者报告的文字版。所有的记者都在排队,真的等到发放的那一刻,就要看身手是否敏捷了。

  接着要抢位置:虽然提供足够的公用信号,但是每个电视台的每个记者都希望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所以要去抢一个很好的摄影机位置是非常困难的。

  最后还要抢发消息:特别是通讯社记者们一边拿到了报告,一边迅速地翻阅找重点,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消息发出去。

  冲在前端揭露真相

  “作为一名记者,站在第一线记录新闻事件,这是我责无旁贷的职责。但是在我遭遇歹徒持刀围攻堵截时,我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那一刻我甚至体会到了死亡的降临。”这是《拉萨晚报》记者龙昊亲历“3·14”事件后写下的文字。

  3月14日,报社派他去紧急采访。他看到几辆汽车被点火烧至爆炸;看到街上连成一片火海;看见被疯狂的歹徒围攻的武警战士一个个鲜血淋漓地被抬下火线。他一边偷着照相一边本能地躲避歹徒的视线,边跑边忙着取出相机里的储存卡。就在离报社100米的地方,恐怖的追杀终于和他遭遇。身后追赶的歹徒一呼喊,另有五六名男子也向他围拢过来。龙昊左冲右突,他听见了身后藏刀劈空的声音,也听见了石头飞过头顶的声音……

  当他躲进一家医院、逃过此劫时,手机响了,电话那头,父亲焦急地询问他的安危,父亲说他连打了十几次电话都没打通,家里人焦急万分。“其实,我和我父亲平时沟通得不多,但接到那个电话时,我深深感到了父子情的温暖,忍不住哭了。”龙昊说,对于这次生死采访,他至今都没觉得后悔,他说这是作为一名记者的骄傲。

  孙春龙,《瞭望东方周刊》的记者。是他,让一起“自然灾害”露出“重大责任事故”的真相。8月,他在网上看到了山西溃坝事故后,职业的敏感告诉他事情绝不那么简单,“当时山西报的死亡人数是9个,太接近10这个槛儿了,很可疑。10个以上就属于重大安全事故。”于是,他乔装成工地的工人,只身前往山西。为了不引起注意,他没敢住宾馆,而是在建筑工地上和一名装修工人一起住了两天。“一开始采访的时候,他们怀疑我的身份,他们就觉得记者都是拿了钱不会把事情报出来,不愿意接受采访。这让我觉得很辛酸,也更坚定了想法,一定要把事情报出来。”

  回忆起那段日子,孙春龙用到“焦虑”这个词。他说自己经常一个人不说话,闷头抽烟沉思。银行卡密码什么的全告诉老婆了;跟几个知己朋友也都交待了,没明说,就说以后帮忙照顾老婆孩子之类的;手头上的一些记者的稿子,他也尽量催他们在国庆前搞定,其他一些重要事情都先处理了。

  简光洲,首个曝光三鹿奶粉的记者。他在博客中写道——“在报道上版时,我脑子里晃动的都是第二天三鹿公司气势汹汹地打电话指责记者的不负责任并要把记者告上法庭的景象。说实话,这个晚上,我都没怎么睡好。虽然意识各种风险,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做出了点出三鹿企业名字的决定,否则我总感觉到良心上有些不安。我不是说我有多高尚,我只是想说出一个事实。在这个社会,面对着各种诱惑与风险,要说出一个简单的事实其实也并不容易。”

  是他们,冒着难以预想的风险,让人们看到真相;是他们,为了写一篇客观的报道,舍弃了自己与家人的幸福;是他们,经历过这样那样的险情、承受着这样那样的压力,却决不放弃,为的是对得起“记者”这个光荣的名字。

  要在内心审视自我

  42岁的记者戴骁军勇敢地揭开了“封口费”的盖子,这个凭良心的举动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不仅使得矿难真相水落石出,也暴露了真假记者关于道德、操守和起码社会良知的考问。

  仔细思量,首先,这一事件出现的背后原因是媒体的采访权被一些没有职业道德的记者滥用了,也被社会上一些闲杂人员利用,假冒记者敲诈勒索。其次,一些媒体在面向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因经营不善、管理不当,被一些人利用去搞敲诈勒索。再其次,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各种违法经营的问题,给一些不良记者和假记者提供了大量所谓搞舆论监督的机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有人把“假记者”叫做“灰记者”,实际上他不是记者,但是跟媒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的“灰记者”大都是一些经营不善的媒体才出现的问题,成为行业不正之风的温床。

  “封口费”事件,使整个中国新闻界为之蒙羞。然而,知耻近乎勇。事实证明,中国记者群体正在自觉地实现高尚的职业道德。《新京报》整版报道举报者的心声,《法制日报》、《南方日报》的评论直指真记者和舆论监督的缺位,令人感到新闻界自我检讨的勇气和决心。令人欣慰的是,据矿方反映,也有一些记者去了以后发现有发钱的行为,当场表示了谴责,这些人没有领取这种费用。让我们欣慰的是,这次事件中,揭露记者排队拿“封口费”的是《西部时报》戴骁军这样的好记者。

  不管怎样,这仍是在2008年里发生在记者队伍中抹不去的黑点。不能忘却,是因为要引以为戒,让记者队伍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不能忘却,是因为广大人民在看着记者,而记者必须担道义、揽正气。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格鲁格曼有一句话:温暖的心,冷静的脑。作为一名记者,永远要有一颗温暖的心,对社会负有责任感;同时也要有冷静的脑,要知道现实的路径怎么样,怎么样判断客观的问题,更要知道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记者,应该体味这句话的深意。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中国记者俱乐部招市场总监、客户经理、各省代理商等
中国记者应当打破“潜规则”
盘点:黄金单身贵族的女主播
中国记者在法国媒体激辩 中法两国人民不再沉默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微软亚洲研究院
传播与推广
总监 金俊

公关和媒体是鱼和水的关系
《第一财经周刊》
总编 何力

市场定位决定必须第一
《IT时代周刊》
副总编辑 张里

坚持新闻理念 不畏经济寒冬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