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3万外媒记者带来的是挑战,更是机遇
作者:佚名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08-7-9 8:39:56

  昨天(8日)是2008北京奥运倒计时一个月,当天,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正式启用,装修一新的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也正式对外开放,宣告了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行正式进入赛时运行状态。

  据此前的估算,此次采访北京奥运的外媒记者将有36000名,人数是参会运动员的三倍多。如此庞大数量的外媒记者入境采访,是挑战亦是机遇。

  所谓挑战,3万多外媒记者中,许多是第一次来中国,人地生疏工作生活不免困难重重,并且这些外媒的采访尤其是非注册记者的采访必定不会局限于奥运,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法治、民主、环保、劳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是他们所关心的。所谓机遇,接纳外媒采访是我们进行国际公关,展示现代中国开放、文明形象的一次良机,倘若我们因应有道,服务热诚,那么这些外媒记者,都可能成为促进沟通的使者,从而向世人展示真实的中国,纠正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的一些误读。

  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2006年出台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赋予来华采访的外媒记者诸多便利,如在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赴地方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等,与此同时,北京奥组委的例行新闻发布制度也宣告建立。而如今,三大新闻中心的启用,大幅提升了奥运媒体服务的硬软件水平,外媒记者们对新闻中心一流的硬件设施惊叹不已,而一站式、24小时全方位服务机制更让他们印象深刻。

  赋予奥运新闻采访以强大物质保障,这是为了履行我们申奥的承诺,更透露出对国际通行规则的尊重和对新闻采访权保护的态度。显然,我们已经意识到,国家的形象不仅来自于经济的繁荣发展,政府的自信与开明同样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软实力”,我们与世界对话,以期赢得最大程度的认可,必须遵循文明世界的通行规则。

  不过,保障奥运新闻采访,物质支持固然重要,但一个坦诚、包容、大气的心态更不可或缺。对于奥运报道而言,奥运期间的信息公开,是衡量奥运新闻采访环境的关键指标。5·12地震中,中国政府对于灾难报道的开放赢得了世界的好评,奥运期间,我们理当再接再厉。

  尤其是,外媒会关注奥运盛况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发展成就时,难免会有一些听起来刺耳的批评性报道。我们不需要让别人承认中国在每个领域都很强大,都很完美,事实上这是不客观不现实的,我们只需要展示一个开放、自由与正在发展的中国就够了。因此,对那些善意的批评,要坚持“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同时,如果一些批评性报道是偏颇乃至不实的,我们也应快速作出回应,用权威的声音理直气壮说出真相。

  2008北京奥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应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里程碑。开放的奥运,这是展示,更是检验——以开放文明精神对整个社会的检验。由此,敞开心胸,汲取人类文明的滋养,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这是奥运赋予中国人最大的资产。


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正式启用

奥运官方网站7月8日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今天正式启用,开始为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媒体朋友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陈至立,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出席并为三个中心揭牌。

  启用仪式上,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王伟、郭卫民、李伟、刘志与中外记者见面,向记者致以问候。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是奥运会、残奥会注册文字和摄影媒体的工作总部,也是赛时北京奥组委新闻运行的工作总部;主新闻中心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是奥运史上最大的主新闻中心,为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5600名注册记者提供非常便利和人性化的服务。国际广播中心(IBC)是赛时广播电视运行的中心,也是赛时世界各地转播商的总部所在地;国际广播中心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使用面积9万平方米,是奥运史上最大的国际广播中心,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转播商北京奥林匹克转播公司和其他持权转播商提供空间、转播设备、信息传输等各项服务,并将全天24小时运行。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是奥运会期间服务于各国和地区媒体记者的“记者之家”,负责接待北京奥运会期间来北京采访的未取得国际奥委会“奥运注册卡”的新闻记者。


走访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散发着时尚中国味

走进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映入眼帘的一扇红漆木门、刻着“江南”两字,在大堂水晶灯下散发着时尚的中国味儿。一楼大堂,随处可见中国山水画和青花瓷瓶,让富丽堂皇的酒店多了些韵味。

  穿过大堂,一处小鱼塘将人引到了楼梯口,巨幅以竹为题的国画从一楼伸延到二楼。透过盘旋而上的玻璃阶梯,看到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新闻中心备有大、小二个新闻发布厅。大发布厅可容纳五百余人,门口摆设着琉璃祥云如意;酒店二层的宴会厅已被改造成一个临时新闻发布厅,大约能容纳二百人。

  宴会厅外被布置成一个开放式的媒体工作区,每个工作人员席前电源插头、电话和网络接口一应俱全,一侧的墙上则挂着七八个京剧脸谱,张望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展示”。

  据悉,从九日起,中国优秀电影、京剧折子戏、杂技将一一粉墨登场;记者们在这里将有幸亲身体验中国传统针绣艺术,有幸见识四十余位民间艺术大师以及书法家们的绝活表演。

  在三楼的记者工作区,电脑等设备已经就绪。茶歇之余,记者们可在工作区的一隅免费品尝到来自福建武夷山的姑娘们泡制的中国茶。身着旗袍的王姓姑娘告诉记者,她们一个月前就开始接受专门的茶艺培训,大约有九个姐妹将此为中外记者展示中国的茶文化。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走访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散发着时尚中国味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胡正荣 教授

政府应学会利用互联网
《法晚》总编 王林
夹住文人尾巴
为老百姓办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