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报纸 >> 文章正文

利益博弈还是新闻传统?欧洲媒体的误读分裂症
作者:牛春颖     来源:新华网-央视网     更新时间:2009-10-28 9:38:34

  中国的崛起被称为近30年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而中国也由此重新进入世界的视野中心。然而,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依然没有改变。这一切,都与媒体扮演的角色密不可分。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西方的新闻自由并没有带来客观和公正。这其中既有国家利益博弈的需要,也有新闻报道传统的影响。

  西方媒体一向以报忧不报喜著称。无论是对国内事务还是国际事务大都如此。在这样的新闻环境下,社会对事件的了解自然不够全面。比如中国,在他们看来,只有矿难、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诸如此类,就是中国的增长也只被认为是威胁而不是机会。所以每次在陪同法国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时,经常会遇到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询问宾馆有没有早餐,怎样划分宾馆级别的。大概他们认为法国没有五星宾馆,中国应该连四星都没有吧。我还记得自己陪同的第一个代表团第一天所发的感慨:“原来中国人也很爱笑”。足见西方的新闻自由造成了多大的误会和误导。

  其次,西方媒体有报道底线。一是国家利益,二是可以批评政策,但不能反体制。西方媒体的这个特点也自然用到对中国的报道。2004年,中法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峰期。此时,胡锦涛主席应邀访问法国。法国总统不仅打破外交惯例亲赴机场迎接,而且所有媒体对胡主席一行全是正面报道,警方也对任何抗议人群强力以对。甚至从地铁出来的人只要是穿黄衣服的,立即被强行拖上警车,或者封锁在一角,如有反抗者,立即强行弹压。然而,这样一件在西方眼里严重违反人权的事件却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报道。同样的事件在2008年奥运火炬巴黎传递时再次上演。只不过这次倒过来,支持和欢迎的人群进入不到法国媒体的视野,倒是少数的藏独分子占据了媒体的中心,奥运火炬传递遇到了一边倒的反对。有一位留学生激于义愤,多次给法国媒体投稿,发表不同看法,但都石沉大海。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文章刊登在法国最大的免费报纸《地铁报》,不料第二天,编辑打电话给他,由于他的文章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以后不得再予采用,而且这位编辑也受到上级的斥责。这位留学生现在在巴黎赫赫有名,就是他在“4·19”巴黎华人大集会上发表激情演说,震撼海内外华人。

  最后一个影响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是财团。财团对政治、经济、媒体的控制和影响日益深入。许多媒体都是财团控股或创办的。法国电视三台的股东是最大的电信公司布依格,《费加罗》报的第一股东是军工企业达梭。因此,这些财团会根据需要做出自己的反应。去年中法关系最为紧张一刻,中国掀起抵制家乐福运动。这一下家乐福最大的股东、LV集团总裁坐不住了,立即在主流报纸《费加罗》报发表声明和谈话,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反对把奥运会政治化。一下改变了法国媒体一边倒的格局。

  正是由于西方媒体表面自由、实质受多重因素控制和影响的原因,包括欧洲媒体在内的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是不公正的,不客观的。但又由于它们自我标榜的新闻自由,又使得西方民众对他们的媒体深信不疑。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地球村的时代,双方的误读不但没能化解,反而使鸿沟进一步扩大。这应该是在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十分两极、矛盾而又滑稽并存的原因。(摘自法国《欧洲时报》作者:宋鲁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从《市场报》到市场报网络版—逆境中果敢转身
网络读者增多 报纸加价:美国报纸发行量下跌10%
08年世界报纸发行量上升了1.3%
河北28家报纸签署发行市场有序竞争公约
雅虎入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受众视频网络
发行量不断上升 报业前途一片光明?
全球报纸发行量上升  亚洲欧美表现不同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