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朱幼棣谈10年采访中央领导经验:分寸把握是关键
作者:安库雷 黄…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更新时间:2008-3-12 14:53:11

  演出一开始,灯光就熄了,灯光熄了,记者还怎么写稿呢——那时可没有笔记本电脑。于是就拿着一个节目单,呆在有灯的地方,“根据节目单想,这可能是一个什么节目?是歌舞?还是京剧折子戏?唱的又是哪一段?”笔在纸上飞快地走着:“比如青年演员一定是‘生龙活虎的’,而名家又一定是……”

  “领导看演出,记者基本不能看演出!”

  因为演出一开始,灯光就熄了,灯光熄了,记者还怎么写稿呢——那时可没有笔记本电脑。于是就拿着一个节目单,呆在有灯的地方,“根据节目单想,这可能是一个什么节目?是歌舞?还是京剧折子戏?唱的又是哪一段?”笔在纸上飞快地走着:“比如青年演员一定是‘生龙活虎的’,而名家又一定是……”

  呵呵。

  朱幼棣自己笑了。

  灯亮了,演出结束。你进场,看领导有没有“和演员一一握手”,甚至有没有发表讲话。如果有,你必须跟上去,一边听,一边把讲话补充到早已留好的空白处。

  “必须几分钟搞定,在领导走之前把稿子交给他。”

  所以,基本上,有笔记本电脑恐怕也没用。

  演出结束已是晚上10点多钟,领导和领导的秘书都该回去休息了,他们一走,你去找谁呢?

  所幸你及时交了稿。

  领导匆匆看一眼,说,我就审这一段,其他的,你交给文化部长吧。

  等部长审定,签上名。今晚的采访,便告一段落。

  没有发过一次更正

  1982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朱幼棣进了新华社国内部。国内部的新人,少不了要先当“一读”,所谓一读,即稿件的第一读者,带点校对的意思。因为稿子写得好,朱幼棣直接跳过了这道程序,并且,“很快就提了”。

  1983年,他被选拔到陕西分社锻炼一年,接着成为走上南极大陆的中国记者第一人,1985年从南极回来不久,他当上了国内工业编辑室副主编。接着是国内工业编辑室副主任、国内部党委委员,然后成为“常备名单记者”——进入这一名单,意味着你能够采访中央政治局领导了。很快,1987年,经过中央警卫局的政审,他又成为“常委名单记者”。对于“常委名单记者”来说,进出中南海甚至不需要证件,“报一下名字就可以”。

  朱幼棣每周要跑三四次中南海,“那时工业部门多,领导要开各种经济会议,还要看展览。”1992年,朱幼棣开始担任教科文编辑室主任,这一时期,他的报道主要是领导看演出,年底还要看望老科学家。1995年,他任政治室主任,也即“中央组组长”,开始跟着领导去外地考察。

  “我比较可以说得过去的是,这么多年我没有发过一次更正。”朱幼棣说。事实上,曾有领导的秘书,当着众记者的面,对他说:朱幼棣啊,你一来我们就放心啦!

  与共和国同龄的朱幼棣解释,这是因为他分寸把握得好。不过,他的一些同行,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将近20年前,有记者写了“改革开放的趋势不可阻挡”——这句话今天读来无比正确,结果导致他所在的报社很长一段时间被排除在重大会议之外。因为每一篇报道都有具体的场合和内容,是不是还有“弦外之音”,谁是改革开放的阻挡者?而朱幼棣亲眼所见,他的另一位同行,因为字写得不好,“看起来费劲”,被领导办公室的一个电话直接喝回:以后不要派这个记者来采访了。

  “很难很难。”即便是回忆,你也可以看见朱幼棣额上的细小汗珠。“那个时候没有手机,BP机24小时都得开着,不能离开北京……也确实是锻炼,有一次,一个打击走私的展览会,几位主要领导都去了,但又不是同时去的,往往两个人前后隔上四五十米,他们讲话你也都能听得见,这就很麻烦。第一个采访完马上去下一个,你要不断问他们的秘书,首长刚才讲什么啦首长刚才讲什么啦……你还要根据领导的身份,主要领导比如写300字,再下面的就是200字,下面的每一位都要有一两句话……”

  有时候首长恰巧没有讲话,可是按他的级别又该上《人民日报》报眼,“这也很难办,就得请领导的秘书问,是不是要讲几句话?”有时候呢,领导讲得又特别具体,或者说“敏感”。仍是将近20年前,“那时候领导每次会议都谈很多,你能都写吗?就根据他们的精神写。”于是具体问题被归纳为“谈治理整顿,整顿经济秩序”。

  “就是报道分寸问题,你要是不懂得,就不能够把握,”朱幼棣说,“我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都是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没有写很左的或者很右的东西。”

  如履薄冰中也有坚持。1980年代,一位高层领导曾提出“有矿快采,有水快流”,而新华社认为,鼓励发展小煤窑,造成滥采滥挖,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一位记者还写了篇内参反映小煤窑的问题,结果受到严厉批评:没想到半途又杀出来一股黑风!

  当时的内参编辑室主任,不能继续工作了,被安排到朱幼棣所在的编辑室任副职,“老同志因此一直比较郁闷,后来还得了脑溢血。”朱幼棣唏嘘。尽管如此,编辑们仍达成了共识:不和领导唱反调,但公开报道里不提“有水快流”。

  一把手其实不好交流

  朱幼棣讲新闻纪律,他对坊间流传的一些所谓“秘闻”嗤之以鼻,“有人进一次中南海,就敢写什么‘红墙内外’……”

  朱幼棣看不惯一些记者在官员面前的谄媚,“记者谄媚,关键是自己不自信。你和采访对象是平等的,你首先要觉得,我是可以和你做朋友的。”

  朱幼棣浙江人,与方孝孺同乡,他曾写过一个长篇报告文学《温州大爆发》,当时的《报告文学》连续两期刊载,影响颇大,结果一位部长找到他,跟他讨论如何发展民营经济,如何走向市场的问题。

  “和部长交流,你要考虑,你有没有和他交流的政治智慧和水平,”朱幼棣说,“人当官当到部长以上了,周围大部分人都会多少有点像拍马屁一样,他就会觉得很孤独。一把手其实不好交流,因为部里面都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我又不想要他什么东西,他才真把你当朋友。”

  于是朱幼棣有了不少“无话不谈”的部长朋友。

  1993年,水利部和环保总局在治理淮河污染上产生争执,时任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问朱幼棣意见,朱幼棣答:关不关污染企业是地方政府的事,环保局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关键的断面建立监测,定期发布污染通报,这样便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于是有了水污染监测报告,接着又有了人们更为熟悉的空气污染指数报告。“最先在10个城市搞,当时北京不参加,慢慢搞起来,北京就有压力了,你空气质量不好还不公布,人家大使馆也是知道的……结果后来北京也进来了。”朱幼棣微笑。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雪豹录像"拍摄者:我们是科学家,不是周正龙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微软公关总经理 陈然峰
微软:企业公民建设理念 共赢思维下的商业策略
英特尔公关总监 张怡璠
英特尔公关策略:我们如何为媒体量身定制新闻
谁来约束野蛮导师 期刊研究所所长 李频
追求本真梦想 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思想的穿透力
谁来约束野蛮导师 IBM公关总监 徐斯霖
抛弃“跨国公司” IBM全球整合转型下的传播策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