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舆论监督中的适时、适度与适量
作者:陈常明     来源:《青年记者》     更新时间:2008-9-8 9:27:32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减震器,是衡量现代民主法制国家社会机制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主旋律,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关注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一切,它不是给人出难题,而是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以期推动社会进步。在新闻报道中,一定要掌握好舆论监督的适时、适度与适量。

  舆论监督的适时,就是指掌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争取达到预期报道效果。首先,要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有准确的把握,要立足大局,从有利于推进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角度选择报道对象和报道内容。只有选择一段时期内老百姓关心、领导关注、政府正在致力解决的问题,不失时机地策划推出报道,才会旗开得胜。其次,需要记者掌握详尽、全面的资料,对事件发展的过程、趋势有总体的认知,通过对事物本质进行全面剖析、衡量,选择有利于促进矛盾解决、促进问题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时机予以报道,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强弱与新闻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但对舆论监督报道而言,这个定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以择时而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刊载一个恰当的报道,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舆论监督报道什么时候刊播,要看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要有刊播后的效果预期分析,同时还要体现对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和人文关怀。在报道时机上,要选择最佳时间,对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忌放“马后炮”;对已曝光的问题要及时介入,力戒事后诸葛亮。只有抓准时机适时将稿件发表,报道的社会效果才会好。

  舆论监督的适度,是指舆论监督报道要掌握节奏和分寸。在监督的内容和监督手段上,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和尺度,不能当“检察官”、“审判官”。同时,在报道的质量上要掌握平衡。舆论监督必须在真实、客观、准确的前提下一针见血,不能搞隔靴搔痒。如果舆论监督不惟实、不惟真,虚晃一枪、不痛不痒、不敢碰硬,那么监督的效果就无从谈起,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为对假恶丑的姑息纵容就是对真善美的亵渎伤害。

  但良药未必非要苦口,舆论监督并非越尖锐越好,不能说过头话,不能凭主观感情妄加评论,不能冷嘲热讽。开展舆论监督的初衷应该是善意的,评价的态度应该是公允的,监督的效果应该是积极的。舆论监督中的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不等于对不正确的东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体现在监督的目的上是为了使被监督者改进工作,改正错误。舆论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应以有利于社会稳定为原则,要选取一些典型事件、典型问题进行。尽可能排除监督后的负面影响,有序、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在报道方法上摆事实讲道理,不用过激言词。文中的每一种提法、引用的每句话、每个数字都必须有出处,都要经得起推敲。要慎重使用尚有争议的材料,要善于借用现成的材料和别人的观点说话,分解压力。对有争议的社会问题,要全面采访,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武断地下结论。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多和被批评对象沟通,批评报道是为了使其改进工作,而不是把他人逼到死路上去,舆论监督要讲求建设性效果,即使是批评揭露,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舆论监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舆论监督的适量,是要把握好批评报道的数量、力度和密度。不能把个别现象、局部问题夸大为普遍和整体,要注意舆论监督报道与非舆论监督报道的平衡。舆论监督的版面和栏目要突出舆论监督特色,但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舆论监督报道,如果天天都在揭露问题,既不符合现实状况,社会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要认真掌握报道的比例。要注意地区行业和所报道问题类型的平衡。对同一地区、行业和问题类型的“火力”不宜过于集中。要注意采访对象的平衡。要让事件和问题的有关方面的当事人说话。要注意报道与反馈的平衡。如果被监督者认识并改正错误,在他们愿意的情况下,应该进行反馈报道。新闻中的舆论监督是抓住一个具体事例进行报道,通过剖析“这一个”来达到监督批评“这一类”的目的。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为准绳,以理服人。

  所以,舆论监督只有本着以人为本,把握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到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才能做到“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转化不激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与发展。(陈常明联合日报社)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海南省规定:省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监督
中国抗灾信息管理开放透明 为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国务院: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对报道问题积极查处
新闻出版组委员谈舆论监督:官员伸出“橄榄枝”
海内外舆论热议云南省政府舆论监督制度化新探索
中国新闻出版报:媒体监督应是一种常态
昆明公布"一把手"电话没人接听 更让百姓寒心
昆明报纸公布领导电话 35副局长电话22个无人接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北京晨报》
社长 郭坦

奥运会上"做文章"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凤凰新媒体 CEO 刘爽
视频网站版权混乱
通用电气(GE)中国
公关传播总监 李国威

通用电气(GE)如何打好奥运宣传战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