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传媒名人 >> 文章正文

闾丘露薇:为何要称季羡林为大师?
作者:闾丘露薇     来源:新浪博客     更新时间:2009-7-17 10:46:11

  几年前,在北京的一家书店转悠了好久,书很多,却少有让自己下决心拿起,然后掏钱回家好好品读的.最终,选择了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因为这个名字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过,心想既然被称为国学大师,大家写的东西,特别是回忆文革那段日子的,想必值得一看.

  果没有愿意承受寂寞的准备,是做不到的.晚年的荣誉,毕竟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学者为何非要被冠上大师的称号?大师这个词想必也就是在中文世界里面才被用的如此泛滥,只是这个词准确点来说,应该是佛教的用词,如果把大师定议成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也实在是把学问世俗化了.做学问的水平当然有高低,但是绝对不是由媒体或着社会舆论来进行区分的,在社会上的名声再大,也未必能够在学术上取得骄人地位。一位学者在学界的地位,应该是透过他的研究成果,著作等等,由他所属的这个专业的专家们来评定的.一个真正在学界地位超然的学者,是不需要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很多的头衔来证明的,就好像当你拿到一张写满了各种不相干的头衔的名片,见过世面的人马上会对这个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当然,现在又太多的学者,更在乎的是社会上的名声,因为可以带来即时的收益。在这个问题上,季羡林要比外人看得清楚,正如他自己力辞三个桂冠。而事实上,这些年他被公众关注更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学术成就,而他是做人的品德,如果看看他获得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获奖辞,看看国家领导人探访他的时候,对他的嘉许,最重要的,是他能

  书看完放在一边从来没有再拿起过,不像有些作品,过一段时间总是忍不住拿起再次细细品味一番.因为里面总有一些思想的火花在碰撞着你。如果说对老人的了解,也就仅限于这本书,以及透过媒体可以找到的一些介绍.相信大部分的人和我一样,对于他的了解同样有限,如果不是因为前两年他的弟子和北大之间的一场纠纷,对他的印象将会更加的淡薄,所以,如果说对于他的辞世要拿出真诚的悼念之情的话,只会显得我自己的虚伪.

  不过,尽管他不是我眼中的一个出色的散文杂文作家,但是相信他是一个出色的学者,因为他所研究的学科,一些在全世界研究者都是寥寥可数.能够愿意把精力投放在一门冷僻的专业上,并且坚持下来,写著作,进行研究,如果没有愿意承受寂寞的准备,是做不到的.晚年的荣誉,毕竟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

  果没有愿意承受寂寞的准备,是做不到的.晚年的荣誉,毕竟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学者为何非要被冠上大师的称号?大师这个词想必也就是在中文世界里面才被用的如此泛滥,只是这个词准确点来说,应该是佛教的用词,如果把大师定议成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也实在是把学问世俗化了.做学问的水平当然有高低,但是绝对不是由媒体或着社会舆论来进行区分的,在社会上的名声再大,也未必能够在学术上取得骄人地位。一位学者在学界的地位,应该是透过他的研究成果,著作等等,由他所属的这个专业的专家们来评定的.一个真正在学界地位超然的学者,是不需要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很多的头衔来证明的,就好像当你拿到一张写满了各种不相干的头衔的名片,见过世面的人马上会对这个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当然,现在又太多的学者,更在乎的是社会上的名声,因为可以带来即时的收益。在这个问题上,季羡林要比外人看得清楚,正如他自己力辞三个桂冠。而事实上,这些年他被公众关注更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学术成就,而他是做人的品德,如果看看他获得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获奖辞,看看国家领导人探访他的时候,对他的嘉许,最重要的,是他能

  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学者为何非要被冠上大师的称号?大师这个词想必也就是在中文世界里面才被用的如此泛滥,只是这个词准确点来说,应该是佛教的用词,如果把大师定议成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也实在是把学问世俗化了.

  做学问的水平当然有高低,但是绝对不是由媒体或着社会舆论来进行区分的,在社会上的名声再大,也未必能够在学术上取得骄人地位。一位学者在学界的地位,应该是透过他的研究成果,著作等等,由他所属的这个专业的专家们来评定的.一个真正在学界地位超然的学者,是不需要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很多的头衔来证明的,就好像当你拿到一张写满了各种不相干的头衔的名片,见过世面的人马上会对这个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当然,现在又太多的学者,更在乎的是社会上的名声,因为可以带来即时的收益。

  今日见报(国际先驱导报)------------------------------------------------------------几年前,在北京的一家书店转悠了好久,书很多,却少有让自己下决心拿起,然后掏钱回家好好品读的.最终,选择了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因为这个名字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过,心想既然被称为国学大师,大家写的东西,特别是回忆文革那段日子的,想必值得一看.书看完放在一边从来没有再拿起过,不像有些作品,过一段时间总是忍不住拿起再次细细品味一番.因为里面总有一些思想的火花在碰撞着你。如果说对老人的了解,也就仅限于这本书,以及透过媒体可以找到的一些介绍.相信大部分的人和我一样,对于他的了解同样有限,如果不是因为前两年他的弟子和北大之间的一场纠纷,对他的印象将会更加的淡薄,所以,如果说对于他的辞世要拿出真诚的悼念之情的话,只会显得我自己的虚伪.不过,尽管他不是我眼中的一个出色的散文杂文作家,但是相信他是一个出色的学者,因为他所研究的学科,一些在全世界研究者都是寥寥可数.能够愿意把精力投放在一门冷僻的专业上,并且坚持下来,写著作,进行研究,如

  在这个问题上,季羡林要比外人看得清楚,正如他自己力辞三个桂冠。而事实上,这些年他被公众关注更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学术成就,而他是做人的品德,如果看看他获得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获奖辞,看看国家领导人探访他的时候,对他的嘉许,最重要的,是他能够说真话,在苦难面前,也没有丢失信仰.

  果没有愿意承受寂寞的准备,是做不到的.晚年的荣誉,毕竟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学者为何非要被冠上大师的称号?大师这个词想必也就是在中文世界里面才被用的如此泛滥,只是这个词准确点来说,应该是佛教的用词,如果把大师定议成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也实在是把学问世俗化了.做学问的水平当然有高低,但是绝对不是由媒体或着社会舆论来进行区分的,在社会上的名声再大,也未必能够在学术上取得骄人地位。一位学者在学界的地位,应该是透过他的研究成果,著作等等,由他所属的这个专业的专家们来评定的.一个真正在学界地位超然的学者,是不需要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很多的头衔来证明的,就好像当你拿到一张写满了各种不相干的头衔的名片,见过世面的人马上会对这个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当然,现在又太多的学者,更在乎的是社会上的名声,因为可以带来即时的收益。在这个问题上,季羡林要比外人看得清楚,正如他自己力辞三个桂冠。而事实上,这些年他被公众关注更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学术成就,而他是做人的品德,如果看看他获得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获奖辞,看看国家领导人探访他的时候,对他的嘉许,最重要的,是他能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季羡林,社会已经超越了对待一名学者,而是把他看成一名知识分子的代表,对他的推崇,在于社会对于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渴求,人们希望其它那些自祤知识分子的人,能够做到这位老人一样.

  只是,这不是对一个知识分子最起码的要求吗?而且比这位老人做得更彻底的人很多,从过去到现在,很多还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是这些坚持将真话,具有独立批判精神的人们,不单单不可能被冠上大师的称号,更是要为自己的直抒己见付出代价.

  果没有愿意承受寂寞的准备,是做不到的.晚年的荣誉,毕竟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学者为何非要被冠上大师的称号?大师这个词想必也就是在中文世界里面才被用的如此泛滥,只是这个词准确点来说,应该是佛教的用词,如果把大师定议成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也实在是把学问世俗化了.做学问的水平当然有高低,但是绝对不是由媒体或着社会舆论来进行区分的,在社会上的名声再大,也未必能够在学术上取得骄人地位。一位学者在学界的地位,应该是透过他的研究成果,著作等等,由他所属的这个专业的专家们来评定的.一个真正在学界地位超然的学者,是不需要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很多的头衔来证明的,就好像当你拿到一张写满了各种不相干的头衔的名片,见过世面的人马上会对这个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当然,现在又太多的学者,更在乎的是社会上的名声,因为可以带来即时的收益。在这个问题上,季羡林要比外人看得清楚,正如他自己力辞三个桂冠。而事实上,这些年他被公众关注更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学术成就,而他是做人的品德,如果看看他获得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获奖辞,看看国家领导人探访他的时候,对他的嘉许,最重要的,是他能

  当我们送别这位老人的时候,难道不觉得有点点讽刺吗?当这个社会的环境是在鼓励知识分子犬儒化,用实用主义来为自己谋取名声和利益的时候,大张旗鼓的悼念一个良知未泯的老人,是因为失望,还是期待,还是一种自我掩饰?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杨澜:季羡林也曾向我抱怨过(图)
闾丘露薇:自主招生让我们担心
闾丘露薇:邓玉娇事件的进展与真相的挖掘
闾丘露薇:务实的中国,务虚的欧盟?
闾丘露薇:是谁给了他电击的权力?
闾丘露薇:墨西哥没理由指责中国
闾丘露薇:内地乱播让人倒胃口
闾丘露薇:刘翔"特殊待遇"只会招致更多批评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