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博客 >> 文章正文

张映光:致陈丹青 您这架老炮还能挺多久
作者:张映光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08-1-28 11:47:56

  听您说,被媒体评为这个精英人物,那个时尚先生的,很痛苦,拒绝吧,太做作,接受吧,又很傻。听您说,媒体把您变成了一个凶巴巴的人,一天到晚地开骂,媒体就像是蟋蟀草,引诱您跳出来斗。这令我感到,您对媒体的了解,远远地超过了媒体对您的了解。在您面前,媒体才是一群傻子。

——张映光

全文如下:

  陈丹青老师:

  您好。

  这是一篇无聊的自作多情的书信体命题作文,不巴望,您回应。

  今年二月,看到您在博客上“收摊的话”,告诫那些因崇拜您,对您拉拉扯扯的年轻人,不要夸张您一个人的作用,使像您一样的社会“名流”给弄得不成人样子。告诫我们,要学好,顶管用的办法,一是老老实实读好书,再就是受得了委屈,吃得起苦。(详见陈老师新浪博客,笔者系间接引用)

  您说,这些话本不愿说,弄得像爹妈训孩子,我觉得,您的口气,更像鲁迅先生的那篇著名的临终遗言。别搞得那么伤感,大家都知道,博客收摊了,您依旧会跃然于讲座、报端、电视上,半推半就地继续担当着有志艺青们的精神导师。

  三年前,我为这份报纸,辟个人史“追寻80年代”特稿,曾与您有过一番长谈,虽旨在忆旧,少发议论,但见您对早已被捧为一幅神仙画卷的“西藏组画”,尚保持难得平常、淡定、清醒之态,深为折服。

  后见鲍昆老师偶发过一番感慨,经他点拨———凡今朝步上神坛,成为一个文化符号的人物,多如您一般,大抵具备三项条件:一是于上世纪80年代,便曾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二是走向世界,或墙里开花,墙外香,颇受洋鬼子的器重。三是适时回归,受到传媒追捧。

  想宋永红老师,曾在接受同一系列的采访中,追忆上世纪80年代初,您在浙江美院黄金一代眼中,恍若一个神话。您寄回国内的一小盘纵论西方当代艺术的录音带,便令一群中国当代艺术的明日之星深感震撼。据说,那一年,您站在纽约繁华的街头,看着橱窗里,自己的倒影,找不到该去的方向,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慌张。

  五年前,您回到北京,在清华美院任教,再一次感到,不适应了。2004年底,在我对您的采访结束后,您有意无意地透露了想要辞职的事情。

  大约一年后,您在一篇访谈中说,辞职风波令您感到中国的媒体确实有一些像媒体的样子了。

  听您说,被媒体评为这个精英人物,那个时尚先生的,很痛苦,拒绝吧,太做作,接受吧,又很傻。听您说,媒体把您变成了一个凶巴巴的人,一天到晚地开骂,媒体就像是蟋蟀草,引诱您跳出来斗。这令我感到,您对媒体的了解,远远地超过了媒体对您的了解。在您面前,媒体才是一群傻子。

  这一年,您又出了两本书,《与陈丹青交谈》和《退步集续编》,收集了一些,这些年来,我们都读过的一些文章和访谈,像口味丰富的口香糖一样,很好嚼,很耐嚼,但嚼来嚼去的,又很没劲。想您在《退步集》一书序言中,提到一张匿名青年的小字条,说“陈老师,你这样说来说去有什么意思呢?你会退步的!”也想越俎代庖地劝您一句,这样说来说去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您的那些退步的声音,刚一喊出喉咙,就被改写了。您的一些说话的腔调,和时不时地抖出来的机灵,的确很鲁迅,但在不同语境下,他手中的尖刀和您手中的胡萝卜,只是外观上,有点像。

  我周围的艺青们,谈到您,仍像宋永红老师们当年一样,崇敬之情,有如滔滔江水。但是,在那个年代,浙美的艺青临摹着您的西藏组画,如今的艺青临摹着您身上的那些像“卡耐基成功哲学”一类的玩意。

  这令我感到疑惑,所谓的传承,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到底是什么?

  上个月,您的《牧羊人》拍出了3584万元的“天价”。您一向不喜欢对沾染了太多铜臭的艺术市场,发表太多议论,对好事媒体只说了一句话,“这些都是有钱人玩的把戏。”不过,我若是那有钱人,一定会对好事媒体说,这些都是陈丹青的把戏,因为4年前,在他尚且不像现在一样聒噪的时候,他的这幅画,只拍了187万元。

  我不是在此质疑您的用心。我只想衡量这样一个结果,常于在媒体上叫喊着痛并快乐着的文化名流们,给公众一些什么?自己得到了一些什么?他们又改变了什么?

  搜索网络,见一位有些愚钝的父亲,和我一样,在博客上给您写信,希望您不要再替艺青们考英语,打抱不平了,因为,他的儿子,不学英语,是考不上美院的。您的那些牢骚,对教育部的老爷们,影响不大,对和您一样,一肚子牢骚的青年们,影响很大。但那些东西,只是牢骚,不是思想。

  也许,是我对一些本不该当真的事情,太当真了。我不太喜欢,近年来,那个话唠一样的陈丹青,更喜欢《纽约琐记》里,那个沉静、睿智的艺术家。

  2007年,在我看来,是沉闷而乏味的一年,它被那个巨大的2008黑洞,吞没了。这一年的艺术圈,在发轫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一次对20世纪80年代的集体意淫中,高潮了。

  这一年,您终于辞职了,回到了画室。

  您常说,您厌恶所有类型的一本正经,粗话,可能是解药之一。那就让我用一句带把儿的糙话,寄语———希望,装逼的老炮们,不再是飘着的,他们能落下来,做一些牛逼的事,希望,傻逼文青们,不再迷茫,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在老炮们的肩膀上。

  有不敬处,见谅。

  张映光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微软公关总经理 陈然峰
微软:企业公民建设理念 共赢思维下的商业策略
英特尔公关总监 张怡璠
英特尔公关策略:我们如何为媒体量身定制新闻
MOTO公关总监 杨伯宁
摩托罗拉公关策略:沟通融合加创新 成就卓越公关
谁来约束野蛮导师 期刊研究所所长 李频
追求本真梦想 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思想的穿透力
谁来约束野蛮导师 IBM公关总监 徐斯霖
抛弃“跨国公司” IBM全球整合转型下的传播策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