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换个角度理解日本媒体在涉华报道中的倾向性
作者:刘国航     来源:青年记者     更新时间:2008-1-10 15:10:26

  不少学者针对海外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报道倾向做了研究,发现美国、日本等媒体的涉华报道歪曲性倾向明显。日本媒体在涉及中国的报道中,也惯用负面新闻,造成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曲解。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日两国新闻价值观存在区别,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的新闻报道标准来进行判断,而必须对对象国的新闻价值观、新闻采访报道准则进行考察。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倾向性明显

  2007年初,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广播电台公布了一项在全球22个国家进行的调查。被调查人群中,认为中国对世界影响积极和正面的国家和人数,超过了对美国和俄罗斯进行的同类调查。其中,对中国看法最积极的是黎巴嫩,约有74%的人认为中国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只有9%的人认为中国的影响是消极的。对中国看法最消极的国家是日本,仅22%的日本人认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是积极的。可见,日本民众对中国持有负面认识的比例较大,向日本民众介绍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国家形象,任务十分艰巨。

  打开日本的电视、报纸、杂志,便会发现,其中涉及中国的信息非常多,如每年“两会”期间,日本媒体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中国官员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军费增长等议题上,对中国发展进步的成绩报道较少。同时,书店中关于中国的书籍也非常多。当然,在日本潜心研究中国的专家学者很多,他们认真踏实研究中日关系,他们的著作也在引导读者理性、深刻思考两国关系,寻求消除隔阂、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方法。还有另一类图书,并且这类图书占有相当的比例,也拥有相当大的市场,那就是歪曲事实,以偏概全,蓄意谩骂、攻击中国。这类图书通常把中国描绘成阴暗的国度,把中国人民的处境描绘得痛苦不堪。这类图书不但不能增进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还会加深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笔者于2007年2月在东京饭田桥一家书店做的粗略统计显示,涉及中国方面的图书数量较大,达60余本,其中包括中国作家写的小说的日译本和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论著,更有一些关于“中国威胁论”、“中国没落论”等方面的书,有关于中国的漫画,内容污秽,不堪入目。其中最显眼的是一个名为黄文雄的人的作品,连续十余本被摆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其中“满洲国不是日本殖民地”、“台湾不是日本殖民地”、“日中战争不是侵略战争”等论调极尽歪曲之能事,吸引眼球。

  惯于批判的日本媒体

  上述分析可见,日本涉华报道时,负面报道、歪曲信息占压倒性多数,使中国形象没有能够得到准确反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媒体在报道本国相关新闻时,负面报道、批判报道数量也较多。

  日本电视、报纸惯于报道日本本国的负面新闻、灾难新闻,火灾、车祸、水灾、地震等日本国内的灾难事件,以及杀人、诱骗、盗窃等犯罪案件,官员腐败、政府以及公共机关不当决策等负面新闻,都是日本媒体关注的焦点。

  前日本首相安倍执政以来,内阁不断爆出丑闻。2006年12月27日,安倍上任不足3个月,负责行政改革的大臣佐田玄一郎曝出政治资金收支报告书问题,经媒体报道,引起民众广泛关注,最终引咎辞职。一个月后的2007年1月27日,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将妇女比喻为“生育机器”,经媒体报道引起民众不满。虽然安倍表示道歉,柳泽也不断解释和道歉,但民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缓释。之后,农林水产大臣松冈利胜被爆出经济丑闻,于5月28日自杀,成为二战以来日本首位在任期间自杀的内阁大臣。6月30日,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在千叶县柏市的丽泽大学演讲时说,二战时美国对日本投下原子弹是“无奈之举”,经媒体报道引起举国愤怒,3天后即7月3日被迫引咎辞职。4天后,媒体报道上任刚一个月的农林水产大臣赤城德彦谎称其父母家为事务所,虚报9045万日元的办公费用,引起民众哗然。就在离参议院选举投票日还有10天时,外交大臣麻生太郎在演讲中因讲了“就是那些老年痴呆症患者也知道78000日元比16000日元更值钱”的发言,被媒体及反对派认定为对老年痴呆者不敬,引发民众不满。这一系列负面消息,都与日本媒体的广泛报道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安倍内阁支持率不断下降。

  在中国和日本,“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平衡点不同。日本媒体充斥的是负面报道、灾难信息和批判的声音,而中国媒体则贯彻的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报道方针,正面报道往往多于负面报道。

  在分析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时,不能简单地按照中国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进行判断,而必须对日本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报道习惯和方式做全面的考察之后再下结论。

  用中国媒体的报道标准来判断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往往会得出与实际情况有偏差的结论,是不可取的。

  逐渐得到纠正的涉华报道倾向性

  2007年4月11日至13日,温家宝对日本的“融冰之旅”实现了6年半以来中国总理的首次访日。温家宝51个小时的访日行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他在日本国会的演讲掷地有声,他在东京代代木公园与东京市民一起晨练时的交流沁人心脾,他在关西日本农民家庭劳动时和蔼可亲。他务实的脚步、诚恳的言语、微笑的面容迅速成为日本媒体关注的焦点,“平民总理”的温家宝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本媒体对中国一贯的偏见。

  在此次涉及温家宝访日的报道中,日本媒体改变了以往经常采用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多数均属于基于事实的理性报道。4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的演讲被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称赞“可以载入史册”,各报均在头版重要位置予以关注,同时对温总理的演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各报除了报道温总理演讲现场的情况,还专文归纳了演讲要点。《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日经新闻》均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温家宝演讲的大幅照片,《每日新闻》除了用头版第二条予以关注以外,还在二版的显著位置发布了温总理演讲的要旨和演讲现场照片。总体上看,在温家宝访日期间,日本各报带有偏见和倾向性的报道减少,相关报道多数均为基于事实的理性报道;同时,各报还发布解释性新闻,向受众介绍新闻的背景,有利于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民间交流也缓解了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以及日本民众的对华偏见。笔者在东京亲自参加的一些民间交流活动就很有意义,如东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年轻学子发起的“京论坛”,为两国年轻人提供了交流和对话的平台;日本关东、关西以及中国上海的年轻学生发起的中日交流团体“Freebird”通过交流会、学习会等活动促进了两国年轻学子之间的相互了解。“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让更多的中日高中生有机会访问对方国家。距奥运会开幕一整年的2007年8月8日,在日本东京就成立了旨在为奥运提供中日文翻译的志愿者组织“八八会”,其成员既有大学教授、留学生,也有普通职员、家庭主妇。其中的部分成员,每周都会出现在东京闹市区的池袋公园参加“星期日汉语角”,北京奥运、中国饮食、中日交流、留学中国,都是其中的热门话题。

  诸多因素,使日本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正视中国的重要性,媒体开始纠正涉华报道的倾向性。前东京出入国管理局局长、现外国人政策研究所所长坂中英德在7月18日《日本侨报》社在东京主办的题为“日本外国人政策和活跃的在日中国人”的演讲中,高度评价在日中国人。他在多种场合呼吁日本媒体改变只报道在日华人负面新闻的做法,应该“重新认识在日中国人”。

  据报道,北京大学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三次中日联合舆论调查结果8月17日在北京公布,调查结果显示,1年来,对对方国家形象持正面态度的两国民众比例较去年都出现了明显上升。②

  注释:

  ①文舟:《全球22个国家调查显示:中国形象超过美俄》,《环球时报》[N],2005年3月9日,第16版

  ②王冲:《调查显示中日民间舆论有所好转》[N],《中国青年报》,2007年8月20日

  (赵新利作者为早稻田大学政治学研究科研究生)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储瑞耕:新闻界的“家丑”和我们的办法
新闻媒体是法治政府的一面镜子
07法治蓝皮书发布 "纸馅包子"等入选媒体篇
中国国际新闻论坛举行年会 评出国际十大新闻
2007年回眸:海外华社十大新闻事件(组图)
日十大新闻出炉
手机电视有望免费看
新闻出版总署制订《报纸期刊审读办法》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