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电视 >> 文章正文

模仿创新是当前中国电视最具操作性的创新之路
作者:谢耘耕     来源:博客中国     更新时间:2008-1-10 9:22:46

  从全球电视节目的发展态势来看,对成功节目格式的购买和移植是普遍的市场操作行为,因此,在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初期,直接引进原创国家经过长时间播放得以验证的优秀节目的节目样式及创意,进行模仿创新不失为中国电视明智的战略选择,是一条最具操作性的创新之路,会大大缩短我们在漫漫长路上的探索过程。不过随着我国电视业的发展、电视市场的开放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健全,我们不可能长久“无偿”地借鉴海外的成功模式。

  对于电视台而言,创新固然是在竞争中制胜的一项法宝,但创新又必须面对风险。创新并非电视台的直接目的,电视台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节目更符合观众市场或节目市场的需要,原创节目需要承担的巨大风险往往让电视台更愿意选择已经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格式进行本土化,而不会选择另起炉灶。

  纵观国内外的电视传媒,如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几乎都是靠模仿起家,用最少的投入接触到技术率先者的核心技术,最大程度地享有技术率先者的技术溢出利益。经过一段时期的能力积累,由模仿创新最终过渡到自主创新阶段。但在实施这一创新战略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有效避免重复引进,不断增强研发实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最终过渡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抢占技术的制高点。

  当前,许多学者把中国电视面向全国市场的创新置于国际化市场空间考量,认为中国媒体推出的节目,多数克隆于海外节目,缺乏创新能力;这其实在于批评者理论考量假设空间指向和传媒创新的现实空间指向的错位。[1]在国内许多电视媒体还在蹒跚演出学步的阶段,连本地市场都占领不了的时候,大谈什么世界性创新,只会造成误导。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出惊人之语:“不要尝试为未来而创新,为现在而创新!”[2]而这个“现在”的集中体现就是市场。因此,他又指出,必须接近市场,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3]

  当创新被神化时,人们很容易走入创新的另一种极端——为创新而创新——其结果是创新过度。我认为,那种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研究而研究的行为,实际上是科学伦理精神缺损的表现,是现实关怀精神和人文精神缺损的表现。因为节目创新是借助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一种经济行为,技术的先进性并非是创新的根本目标,其最终评价指标首先是经济指标而不是技术指标。即使是“国际领先,填补国家空白”的新产品,如果不能步入市场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达不到节目创新的目标。国内外许多案例证明,能够将创新持续下去的,往往不是创新意识最强的电视传媒,但一定是曾经尝到创新甜头(收益)的电视传媒。

  [1]朱春阳:《成就卓越:传媒产品创新研究——一种行为与能力的分析范式》,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美)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张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4页。

  [3](美)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张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6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破冰之旅 资本与监管新博弈
新闻集团将以11亿美元出售旗下8家电视台
国际传媒大道为何“传”不起来
传媒成为北京CBD主导产业
今晚传媒成中国首家报纸著名商标拥有者
工人日报:出不了“海明威”与传媒有啥关系
法《费加罗报》:中国后年将成世界第二传媒大国
58同城网携手百泰传媒重推杂志《生活圈》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