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杂家做成大出版
作者:吴永贵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08-4-21 9:26:40

  在25年的时间里,王云五先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改革商务的机构组织,出版世人瞩目的《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大学丛书》等大型丛书,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以平民化的出版视角、商业化的经营手段,带领商务走向新的出版辉煌。

  王云五(1888-1979),原名日祥,后改名云五,号岫庐,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1921年9月王云五走马上任商务编译所副所长,旋任所长,1930年2月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直到1946年4月因任他职才辞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职。在这25年时间里,王云五位居商务重要位置,改革商务的机构组织,出版世人瞩目的《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大学丛书》等大型丛书,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以平民化的出版视角、商业化的经营手段,带领商务走向新的出版辉煌。

  回望王云五的出版生涯,其在商务的巨大成功,固然得益于夏瑞芳、张元济等前辈为他打下的雄厚基础,亦受惠于社会潮流和时代大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王云五个人的出版家素质,亦是大有说头的因素之一。

  清末民初是中外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很多学人“传统与近代新式教育参半、新旧学问兼备,中外思想的影响集于一身。”王云五虽算不上新思想、新文化的代表人物,但他成长于这种中西文化融合、碰撞的大环境下,亦深受其熏染。王云五靠自学成才,学习全凭个人兴趣,加上对新知的强烈渴求,使他读书十分博杂,既涉及各门各类,又体现为中外兼备。有时,王云五自嘲是“四不像的学者”,对自己读书博而不精,未能成为某一专家型的学者,似乎不无遗憾。然而,在其内心深处,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出版人,其实大大受惠于这种博或者说杂的知识结构。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道,出版家“书读得博不一定要专,这样才能推出各类可读的书”。无独有偶,美国人J·P·德索尔在其著作《出版学概说》中,谈到现代出版者素质时,同样强调了出版者知识面宽广的重要性,因为这可以帮助出版者充分了解“读者的生机勃勃的多元的文化需要”,以便真正从读者需求角度考虑出版策略。这也许代表了当今出版者仍可努力的一种方向。

  自称为杂家的出版人王云五,在谈及出版体会时,又特别强调数学和图书馆学的重要性,以为是出版人必备的基本功。王云五的数学体会,是来自他12岁回广东老家时,因经常与一位堂房伯父一起赶集,得有机会随这位伯父学习心算和珠算,“由此一生养成计算的习惯;无论做任何事,须要计算其利害得失,究竟利与害孰多,藉为判断的标准。”他说“我一生得之于算学很大”,批评“中国人不注重算学,这是很坏的现象”,认为要得到正确的思想,一要靠幻想,因为这是创新的源泉,但同时,又不能不有数学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正确”,“一加一一定是二,二加二一定是四,那末,不独学理工的人要学高等算学,就是学文学的人也要学高等算学”。王云五在商务出版了许多超大型丛书,成本既高,风险亦大,结果往往成功,这与他事前反复的持筹握算、周密的风险预估,是密不可分的。王云五的学生、曾任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兼发行人的徐有守回忆说:笔者任职数年期中,每年必发行大部头丛书二、三种,所费资金庞大。若其中有一部滞销,则书馆有立即倒闭之可能。因而每筹印一书,师生二人,常在云五先生窄约仅二坪局促之董事长办公室反复核计、预测、讨论其印行之可能性。踌躇再四,数月始决。

  如果说,数学培养了王云五的出版理性,那么图书馆学则给予他知识系统。1934年,王云五在对商务印书馆第一届业务讲习班学员的报告中,这样说道:“没有读书法的读书,很容易糟蹋时间和精神。那末读书的方法从什么下手呢?我以为首先要对于图书馆学加以研究,读书时才可获得指导。”他还说:“我们的事业与图书馆学很有联带的关系,我们对于学术的分类法等必须能知其大意,然后对于出版事业才能了解”。王云五本人是图书馆利用的能手,1930年,他前往美国考察出版事业,他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用11天时间,查阅了900多册书籍期刊,若没有图书分类法的知识,这是难以想象的。同时,他更是图书馆学研究的行家,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四角号码检字法,便是他对图书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发明。他长期在图书馆界担任兼职,为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积极呼吁,建言献策,又称得上是一位图书馆事业家。在王云五提议下,商务印书馆将其企业内部图书馆——涵芬楼,更名为东方图书馆,并于1926年对外正式开放,王云五兼任馆长。王云五曾任中华图书馆协会索引委员会委员,1926年被上海图书馆协会选举为委员长,1929年3月任上海市图书馆筹备委员,又在1935年4月该馆临时董事会成立时,任副董事长,这一工作一直持续到1936年上海市图书馆正式成立。

  王云五对新知识探求保持终身的兴趣,即使到晚年,“偶然听到一种新的学问或理论为自己向所不知者,总是多方搜求有关这一问题的书籍期刊,涉猎一下,然后甘心。”他钻研检字法而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研究图书分类法而创立“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此外如出版领域中的化学翻印法、航空纸型、中文排字改革等其他发明和改革,都是他对新知识敏锐吸收、融会贯通、学而能用的表现。而他为商务策划出版的一系列图书,以“激动潮流”自居,若非他对新知识的一贯关注和敏感,更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这些丛书站在新知识、新文化的高度,选题多有创新,质量较有保证,绝不同于一般跟风之作的人云亦云和简单重复。有论者对此高度评价道:“这些书是立得住的,尽管不是‘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却也是近代传播的主要物质载体,……这些丛书本身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学术的珍献,终究以凝固的物的形式成为近世文化遗产的主要承载物,体现了王云五对于文化的若干新贡献,客观上对于近代中国文化的积累和中国学术的走向,对于普及科学文化培植新时代的读者群,影响社会的思想,都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王云五身为商务总经理,管理数千人的出版大企业,事情之多、之杂,可以想见。而读书又是慢活,需要时间和精力才能措手,何以应付得了呢?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一是效率,二是勤奋。王云五在一次对商务印书馆同人的讲话中谈到,他从十五六岁起,没有一天不做十五六小时的工作。他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每天准时上下班,绝少无故迟到或早退,馆中办不完的事,则拿回家去做。而他每天自我规定的两三小时的读书时间,则雷打不动,每天早上三点起床读书著书的生活习惯,也一直坚持到晚年,从未间断过。这样的毅力和恒心,这样的热情和执著,在今天依旧忙碌、同样喊累的出版人中,不知还有存否?当初胡适向商务馆方推荐王云五,替代他任商务编译所所长,岂止仅因师生之情,焉又不是他对昔日老师从头至尾翻读《大英百科全书》的由衷叹服和对这样横通之人一定能做好出版的深以为然呢!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