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社长台长 >> 文章正文

北京日报社长梅宁华:报纸没有观点就没有生命力
作者:张姝     来源:传媒     更新时间:2008-9-22 9:08:25
  一面是此前担任过八年北京市文物局局长的经历,执掌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后,稳健、持重的刻板印象让人自然而然地难以将他与激情四射的报业改革派相联系;一面是前一阵网上沸沸扬扬的“北日”、“北晚”VS“南周”、“南都”关于办报理念的南北报系论战中,《北京晚报》上一篇言辞犀利的《造谣自由的南都长平》上的署名——“文峰”,让人产生无限猜测。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梅宁华,一时之间扑朔迷离。

  要当积极“建设者”不做消极“裁判员”

  4月3日,就职于《南方都市报》的长平发表了题为《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的评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多方舆论力量的对立,各个论坛剑拔弩张。4月11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文峰”的文章《造谣自由的南都长平》,批评了长平所谓“言论自由”等观点,由此论战开始围绕“北晚文峰”和“南都长平”双方的观点升级为办报理念之争。

  “没错,‘文峰’就是我!”梅宁华声如洪钟,“这没什么好隐讳的。”当时,长平所写的文章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好奇之下,他找来原文一读之后,一挥而就写出反驳的稿子。交给编辑部的时候,编辑们有点担心:“会不会说得太厉害了?”他大手一挥:“发!怕什么?报纸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参与论战并非本意,梅宁华只是坚持认为办报绝对不能摆错自身的立场,更不能唯西方的新闻理念是从。西方的新闻理念只是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产物,绝对代表不了新闻的基本准则。所谓“客观、公正”的背后,都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国情迥异,“我们报人理当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应该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中来,怎么能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架式,当起消极的‘裁判员’来?当然,更不能充当破坏者的角色!”说到这里,梅宁华的语调愈发高亢,那两道格外浓密的眉毛高高地扬起来。

  且不论这场论战孰是孰非,身为京城报业集团老总的梅宁华能身先士卒,以一个报人最本能的反应,拿起笔,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对报人、对报业身份的认识,不可谓不难得。正所谓“真理不辩不明”,通过这样公开而平等的对话,相信报人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将有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理性的担当。

  奥运大战印证媒体格局

  采访之时,正逢北京奥运会进行得如火如荼,媒体的“奥运大战”也打得酣畅淋漓。我提起此前曾有不少人预测纸媒将大败于风头日健的新媒体,梅宁华认为恰恰相反。

  当然,首先不得不承认,京报集团独家主办史上首份中文版奥运会官方会刊的举动实在英明,早早地拔了个头筹,不仅被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收藏,还创下日销28万份的佳绩,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盈利来说,都所获颇丰,可谓是一石数鸟。展示完精致的会刊后,梅宁华强调说畅销的还不仅仅是会刊,集团旗下的各份报纸都各显神通,发行节节攀升。《北京晚报》每天销量为75万份,“这还是我主动降了10万的成绩,纸价涨得太快了,没办法”,梅宁华摇摇头,补充道。

  据他观察,这次“奥运大战”中最大的赢家毋庸置疑是电视,而报刊等纸媒则紧随其后,然后才是网络。虽然无法与带来身临其境感受的电视直播相比,但是他认为奥运会除了赛事的扣人心弦之外,更动人的是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而纸媒在阐释这种主题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其浓缩的精华和权威的言论足以PK网络上纷繁杂乱的海量信息。同时,他个人好好体验了一把用手机电视看奥运直播,无论是散步、乘车,还是会议间隙,他想看就看,携带方便、信号稳定,十分过瘾。所以,他觉得很有可能手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新的媒体形式将借奥运东风出头,从此谋得一席之地。

  “其实,奥运传播再次印证了我此前对传媒格局的判断,电视仍然是第一传播方式,拥有最多的受众,而纸媒再次显示出深度报道的实力和市场潜力,网络等新媒体也拥有自身的地位”,梅宁华总结道。“网络包打天下的神话已经破灭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媒体。媒体的传播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化,受众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媒体各自擅长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不存在谁颠覆谁的问题”,梅宁华强调,“通过奥运传播,我们完全可以冷静下来,对传媒未来的走向看得更加清楚,不要被所谓的‘网络主导论’冲昏了头脑。”

  紧握报业优势

  入主京报集团已经两年多了,梅宁华说其实自己这个“外行”对报业的一些问题看得更清楚。目前北京的报业形态并不合理,当年从计划经济体制跳到市场经济浪潮中时,报业对市场的认识不够、规划不清,准备更是不足,互相“打乱仗”,造成现在一个城市居然有300多份报纸的局面,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而随着纸价的步步看涨和广告暴利时代的结束,报业的发展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因而,他就任的当年就开始对京报集团内部进行重新配置,整合了集团所属报刊发行管理、发行队伍等优势资源,成立了北京日报报业发行有限公司,结束了一报一发分散发行方式,致力于提高发行服务质量、降低发行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仅如此,他还将旗下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京郊日报》三家的广告经营进行了整合,避免了内部恶性竞争。这种内部资源上的整合,目的就是要牢牢把握住报业的自身优势,从而提升竞争实力。

  在梅宁华看来,报纸与其他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深度解读和权威性。近年来,报业在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时,显得心浮气躁,在深度上做得远远不够,反而去追求所谓的时效性,实在是舍本逐末。因此,他还将集团所属的各家报纸进行了更加明晰的定位。《北京日报》明确定位为机关报,服务于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党政机关,发行以征订为主,面向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和党员。“党报当然是为党和政府服务,办给党员、干部看,这毋庸讳言”,梅宁华说,“我们的读者可以说是具有决策力的高端人群,要影响他们,就不能守着老面孔,而要党报活办。”于是,《北京日报》从版式到内容都进行了一番变革,留白、大幅图片、鲜活的语言,让党报也变得生动漂亮起来。“理论周刊”等金牌栏目更是梅宁华的得意之处,以其高度的理论水准和权威性被其他媒体引用的比率日益上升。如今,《北京日报》的订阅量为30多万,零售量也达到了2~3万。老牌的《北京晚报》则力求更贴近百姓生活,为百姓发声。已经走过十年历程的《北京晨报》开始打造“十年再出发”之路,将以更加犀利的言论为首都百姓提供独特的“新闻早餐”。而作为北京第一张地铁报的《北京娱乐信报》则以渠道取胜,将数以百万计的地铁乘客读者群握在手中,成长势头十分迅猛,梅宁华称其明年实现盈利在望。《竞报》整合发行后,立意成为真正的“青年报”,将制作80后专版,颠覆“80后不看报”的说法……当然,无论各家报纸的特点为何,无论发行如何喜人,品质是梅宁华对它们的共同要求。这也正是京报集团在北京媒体市场上的主流地位得以日渐巩固的原因所在。

  与众多报业集团领导者相比,梅宁华的从业经历或许显得有些“外行”。然而,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给了他不同的思维方式,让他有了独特的观点。而“要有观点,观点要锐利”正是梅宁华办报,甚至是做人的准则,“没有观点就没有生命力,更没有影响力”;有观点,才有行动。梅宁华正带着京报集团向更高更远处行进。

  梅宁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1954年1月出生,辽宁省大连市人。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3年8月入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中共党史专业,北京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高级政工师。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干部、副处调研员、副处长、处长,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丰台区委副书记,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原中国牧业通讯杂志社社长用公款买私车
《人民日报》前社长邓拓自杀前的抗争
李嘉诚军师袁天凡接任港《信报》社长
李咏身价3.9亿 连续四年居中国主持人价值排行榜首
香港大公报社长王国华受聘为国务院参事
《东方早报》社长秦恒骥: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黄旭:心中有"星空"的出版人
法新社社长卢埃特:互联网让我们的奥运报道更精彩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