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财经媒体公信力日渐式微 读者群定位模糊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更新时间:2008-4-17 9:25:41

  中国财经媒体面临着全面“洗盘”。在这场交织着公信力、人才、品牌建立等诸多元素的“决战”中,最后的胜出者将独享市场的饕餮大餐。

  本报继1月30日、3月11日报道了财经媒体竞争格局之后,再次推出财经媒体竞争之系列篇。《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原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总编辑孟礼信(DonaldMorrison)、原美国《时代》杂志欧州版执行主编安·莫里森(AnnMorrison)、耐特国际新闻学人周乃菱博士,和一些中国财经媒体老总,力图更细致地描绘出财经媒体竞争的经纬。

  尽管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忽视公信力无异于饮鸩止渴,然而在目前的报业生态下,公信力日渐式微的情况似乎并不鲜见。相对于其他类别新闻,财经媒体的公信力由于直接事关投资者的“钱袋”,因而维系着更为重要的命脉。

  财经媒体不是随性涂鸦的“民主墙”

  3月17日,浙江一些网站和论坛出现了一条“国家发改委决定18日凌晨93号汽油从每升5.22元涨到5.71元,97号汽油涨到每升5.91元”的假新闻。受此传言影响,浙江一些地方开始出现抢购柴油和汽油的行为,许多民营汽柴油经销商停止销油,社会加油站也停业,一些城市和高速公路还出现了因为排队加油造成的交通堵塞。

  这并非偶然,互联网营造出全民的“话语狂欢”,在给予网民最大的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带给传媒业最大的毒瘤癌症——公信力的缺失,而这个癌细胞正在向传统纸质媒体蔓延。

  今天发出新闻,明天登出更正致歉,不少媒体的公信力由此而逐渐消耗。这对于财经媒体杀伤力更大,是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践踏和辱没。

  走过22年历程的《中国经营报》声称今年将主打公信力,面对财经媒体日报化格局渐趋明朗之时,《中国经营报》却仍无日报化的打算,该报总编辑李佩钰表示目前提出公信力建设,是针对日报化的一个有力竞争手段。

  “日报的出版周期短,而财经新闻需要核实。所以我们今年主打公信力,要求我们的编辑记者,宁可延迟甚至不发新闻也不能姑息假新闻出台。财经媒体不是随性涂鸦的“民主墙”。”李佩钰认为公信力是面对互联网围剿的有力撒手锏,“尽管时效性、信息量、公共平台互动交流机会比不过互联网,但公信力是互联网的致命伤。平面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应该重视自己的身份和被赋予的采访编辑权利。”

  财经新闻应规避娱乐化

  在美国,房地产大亨如果出现在媒体上,一定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曾就任于路透社、《南华早报》的资深记者,现主持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项目的周乃菱博士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然而在中国,大部分都是正面的软新闻,这很容易让人以为该财经媒体是某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很多报道一看就是有偿新闻,虽然有时候比较隐秘,但是从他所持有的立场能看出他站在哪个利益集团,这会让读者对其报纸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周乃菱表示,公信力的建立应该由财经媒体自己争取,而读者群的定位对于公信力的建立来说也至关重要。

  不少财经媒体希望争取到高端读者,因为定位的高端,诸如宝马车、劳力士表之类的广告会源源不断。“但是现在中国的财经报纸在高端定位成功的非常少,盈利也非常难。”周乃菱担忧的是,新一轮股市兴起,各媒体又都定位于中端读者群,为适合大众胃口,很容易把财经新闻娱乐化,这就给财经媒体的公信力埋下隐忧。

  升级为日报后的《21世纪经济报道》面对节奏加快的挑战,也面临着能否保持公信力的质疑。对此,该报总编辑刘洲伟回应,“我们报道方式没有以前热闹了。我们希望更专业一点,希望记者和编辑能够在写稿件前,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读者是谁,能够穿透新闻表象,回到新闻事件的本质上去,为读者寻找意义,寻找解决方案。我们试图去建立一种更好的财经新闻的报道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在7年前独创的看重戏剧性、冲突性的报道风格和报道范式,曾引领一代财经新闻报道模式,“现在,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眼球,而是为了政府官员、商界精英、知识精英的大脑创造参考价值,他们看我们报纸能够加强对商业领域的认知能力和对趋势的把握。”刘洲伟认为财经媒体一定要规避娱乐化倾向,“如果只是为了娱乐,应该去看网络视频。”

  制度建设保证诚信生命线

  道德约束永远无法完美,制度才能保证财经媒体的生命线——公信力。

  李佩钰向记者介绍,《中国经营报》不少栏目都是为保证新闻公信力而设计产生。比如“特别报道”栏目,基本上每期是以两到四个版处理一个专题,派几路记者就一件事情到不同的地方去采访、求证,最后再由一个编辑小组整体编辑。“这样慎重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我们可以用一周或更长时间去核实信息。在短期甚至几个小时之内给事件一个真相,这对于财经新闻来说是不可能的。”

  而国外主流媒体对于如何用制度来保证新闻的公信力则有更多心得。

  据了解,欧洲最严格的传媒准则是英国PCC的《行为准则》,2007年8月1日修改的最新《行为准则》指出,1.即使在法律未涉及领域,也严禁记者利用获得的非公开财经信息谋利,或把信息告知他人;2.如果记者或其家庭成员与某些股票有重大利益关系,在没有告知主编或财经主编这种利益关系之前,不能擅自报道这些股票的表现;3.禁止记者直接或通过代理机构买卖那些他们近期报道过或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要进行报道的股票。

  原美国《时代》杂志资深记者、时代杂志亚洲版总编辑孟礼信(DonaldMorrison)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则介绍,西方的主流媒体,比如美联社、道琼斯的内部也有非常细致的新闻操作规范,来保证媒体的公信力。

  比如美国记者进入报社时都要签约,不能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记者不能炒股,但可以买共同基金,因为基金是一个投资组合,一般不涉及到针对某一个上市公司,或者某一个具体的板块;不能接受25美金以上的礼物;不能接受别人邀请的视察旅游等等,而触犯诸如此类条款的立遭解雇。

  “不过,跟消息人去吃吃饭,打打球,基本上是允许的,因为有时候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更容易拿到新闻。”孟礼信笑说。”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财经类纸媒遭遇网络浪潮
财经纸媒读者最重实用性
《21世纪经济报道》明年1月1日起改日报
第三届中国媒体经营管理论坛会议4月27日召开
以创刊20周年为新起点再创佳绩
牛文文:打造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
两岸三地财经新闻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只要坚持,就有可能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