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气候问题成焦点  报道中要维护国家利益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8-4-18 9:02:17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由当初的纯科学问题,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政治、经济、外交问题。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立场分歧严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国家利益,如何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是界应当深思的问题。

  气候变化问题的焦点

  近年来,国际舆论每每说到气候变化加剧的原因,都会揪住美国和中国不放。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西方媒体故伎重施,几乎每场新闻发布会上都会有人就中国的排放问题进行提问,看其架势似乎只要中国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就会停止。

  应该看到,相比世界上不少国家,我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确实比较高,但这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一份由英国政府出资进行的研究报告指出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个不易为人知晓的事实:在中国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有四分之一来自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生产过程,这相当于西方国家把温室气体排放变相“出口”到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生产的商品为世界多国享用,但却由中国独自承受着“转移排放”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另外,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的长期历史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造成的,这些国家在享受经济成果的同时,全世界都在为由它们引发的气候负面影响“埋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排放的温室气体极少,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却最容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西方舆论一直比较关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但却刻意忽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尽管现阶段我国不应当承担具体的减排责任,但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已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了大量措施。这些措施包括:1、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3、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还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还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重点领域的减缓和适应措施,以及具体目标。

  尽管中国已经做了很多,并且还将做得更多,但国际舆论在报道气候变化谈到我国时,不利于我的言论仍接连不断,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运用和争取国际舆论的功力—“外宣”能力不足。这更需要我国的媒体加大宣传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方针和政策,突出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气候变化报道的几点建议

  1.不要再使用“后京都”这一提法。

  《京都议定书》并不是像许多媒体所说的到2012年结束,结束的只是它的第一承诺期,即2008年至2012年给发达国家定的减排任务履行期。一些发达国家反复强调“后京都”,实际上隐含着连这一时间段内的减排任务也不想完成、甚至重新制定一份协议的意图,“后京都”可谓一个很好的文字陷阱。

  如果重新制定一份协议,那意味着过去十多年的努力将前功尽弃,各国又要进入另一个冗长的谈判期。西方国家一些媒体在报道中称,议定书已经过时,需要新的协议取代它,这是曲解,其意图是抛开议定书,另起炉灶,让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强制减排。巴厘岛会议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曾在会议期间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西方媒体的曲解行为提出批评。

  2.气候变化问题应长期关注。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成为众多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它已经远远超过本身的含义,具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内涵。我国代表团部分成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谈判难度和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在可预见的数年内,气候变化问题仍将是全球瞩目的焦点。气候变化问题与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技术壁垒、大国外交等息息相关,我国传媒界应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关注,从对内对外多角度报道这一问题的最新进展,并唤起普通群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巴厘岛大会观察员、中国农科院林而达研究员也曾在2005年的两会期间提交专门提案,要求新闻媒体加大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报道。

  3.从民生角度入手。

  全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影响日渐显现,它既是宏观持续的全球热点,也已成为街头巷议的百姓话题。有关气候变化的报道有时可能枯燥乏味,但如果能够将气候报道与百姓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这样的报道将更加生动更具可读性。

  现在许多报道更多关注气候变化的减缓,但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报道却非常有限。媒体不妨从受气候变化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入手,看当地居民的生活因气候变化受到怎样的影响,通过什么方式去适应这些影响的,这些比较生动的报道和故事对人们来说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目前媒体在气候变化和节能方面的报道多采用说教方式,但如果多从民众生活方式的角度入手,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对国内外较好的经验和故事进行报道,就更容易引导居民建立一种绿色、快乐、时尚的生活方式。

  4.多关注企业。

  政府、企业、公民都是气候变化问题中的利益攸关方或利益相关者,都有决策权、话语权、表达权、参与权。而媒体在这个环境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要把政府的意愿传达给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话语传达给政府决策者,向市场或者企业发出一种信号。

  国内关于不少记者在报道气候变化时都是找官员、找科学家。其实,气候变化问题还可以有不同视角,比如多从企业角度加以报道。目前看来,国内媒体对企业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对企业的报道或者说为企业发挥桥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记者参加气候变化报道俱乐部成立仪式时,部分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已经愿意投入资金做保护气候的项目,并可能以这种形式来促进国内的自愿减排市场,但现在还没有媒体报道自愿减排市场。尽管这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但媒体可以通过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在新的领域做出新的报道。

  5.安排专人长期跟踪。

  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都召开,每年会址也不同,去年我国媒体开始对报道显得较为重视,多家媒体派出了报道小组,而在往年报道中,参与的中国记者屈指可数。

  巴厘岛会议代表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邹骥表示,对气候变化问题还是应该专人负责。据邹骥介绍,他多年来一直参与谈判,但对相关问题仍不能说完全掌握。他此前在参加谈判时每年都碰到不同的记者,记者们报道完一次就走人,下次再换一拨,这样不利于准确表达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声音。报道组在大会期间碰到的法新社、路透社记者不少都是长期跟踪环境问题的。

  当然,另一方面,对于一名记者来说,搞好气候变化报道也是成功的一条“捷径”。笔者去巴厘岛参加报道之前曾采访过国内的部分专家。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一位经常代表我国参加气候变化谈判的专家告诉记者,气候变化报道在我国而言还是一位相对较新的朝阳领域,在其成长初期就投入相关领域报道,只要肯刻苦钻研并长期跟踪,成为“名记者”的机遇很多。

  涉及气候变化的报道,核心是科学地解疑释惑并宣传以技术创新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就要求从事这一报道的记者、编辑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原因、现状和历史,对与此相关的减排战略和机制、新能源开发和推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持立场和需求有深入了解及准确把握。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