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出版 >> 文章正文

网络抗震诗歌编选成书国内首部抗震诗集出版
作者:佚名     来源:现代快报     更新时间:2008-5-27 9:57:16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发展论坛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这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在网上一出现,便被广为传诵。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迅速在互联网、手机短信、赈灾募捐活动的现场流传。据不完全统计,在互联网上已经涌现了几万首抗震诗歌,人们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灾害的震惊,对生命逝去的痛惜,对父母、老师、救援者以及其他拯救生命的人的赞美。

  “草根诗人”写诗寄哀思

  连日来,网络上涌现了一大批与抗震救灾有关的诗作,创作者大多是普通的诗歌爱好者,也有很多人是第一次写诗。“草根诗人”们激情勃发,表达了对灾情的关注、对死难者的哀悼、对救援者的崇敬、对未来的期盼、对国家的信心。“草根诗人”们的作品大多直抒胸臆。《最近我常常含着泪水》《灾难中的感动》《深切哀悼汶川地震遇难同胞》《挺住吧兄弟,挺住吧汶川》等诗歌语言朴素,催人泪下。

  也有不少作品是写给赈灾英雄的,如《妹妹快跑》《宝贝不哭》等。地震中的母亲和孩子更是很多诗作的主题,《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宝贝啊,不要沉睡》《妈妈的呼唤》《妈妈!对不起我来不及了》……一首首,一句句,令人撕心裂肺。

  一时间,网络上出现了几万首抗震诗歌,据相关媒体报道,仅一个网站的聊天室就有全国各地网民上传和转贴的超过1.5万首诗歌和评论。特别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这首诗,已经成为最广为流传的抗震诗歌。该诗作者、年仅24岁的苏善生也是一位“草根诗人”,他称这首诗的最早版本名叫《亲爱的请抓紧我的手》,写于三年前,当时他患绝症的女友在生命最后时刻情绪很不稳定,苏善生就握紧她的手给她支持。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苏善生看到地震现场一位小孩从废墟中伸出的手时,他就在三年前那首诗的基础上写了《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时间是13日早上7时,苏善生说他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虽然我无法去前线救灾,但希望能用自己的诗引起大家的注意,通过诗祭奠那些遇难的孩子与妈妈。”

  用文字传递一种精神

  在许多“草根诗人”写诗寄托哀思的同时,很多专业诗作者也在诗歌专业网站上发表抗震诗歌。记者昨日在著名的“诗江湖”网站上看到,著名诗人伊沙、徐江、沈浩波等人都创作了十几首抗震诗歌。昨日记者采访了徐江,当谈到大众现在用诗歌的形式来哀悼、激励灾区人民时,徐江表示:“有些网友的诗作虽然语言很朴素,但感情却非常强烈、真挚,所以能激起读者的共鸣,文字最能打动人的正是情感。虽然现在网上流传的很多诗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诗歌,很多是网友看了电视报道后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不像专业诗人的作品那么严谨,但大家都在用文字传递着一种精神。此时此刻,大家用最朴素的文字写诗,是为了表达悲伤的情绪和对死者的哀悼,当然,还有对重建新生活的希望。”

  多部抗震诗集陆续出版

  当几万首抗震诗歌涌现在网络上时,多部抗震诗集也陆续出版与读者见面。其中由中宣部出版局组织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的诗集《有爱相伴——致2008汶川》已经面市。记者了解到,这本诗集从近二百首诗作品中遴选而成,分为“哀痛:生死不离”“挺住:有爱相伴”和“感动: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三部分,共近六十首诗歌。据悉,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抗震救灾的诗集,几乎囊括了当今在群众中广为传诵的赈灾诗歌佳作。据悉,从开始组稿到最后成书时间很短,只用了几天时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员工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完成的。“这种速度,在出版社我没见过。”一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供职近三十年的员工说,“但是请相信,这本书的编选质量是过关的。不管任务多急,越是这样的书,我们越要出好它。”参加编辑的同志说,这确实是一本感人至深的诗集,“有两个编辑,在组织稿件的时候,是一边流泪一边工作的。”“面对灾难,有生死不离的人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这本书的内容主题,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此外,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汶川诗抄》也在近日出版,该书汇集了抗震原创诗歌近100首,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首批2000本已捐献给灾区。(李谷)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电视浙军打造抗震电视剧  《里氏8.0》7月开拍
危急时刻,成都媒体扶稳“震荡”的家园!
警惕灾难腔和灾难脸人为制造煽情与泪水疲劳
地震灾难影视:不能一哄而上需要沉淀
eBay首次承认在华合作失败
要警惕谣风重起
《汶川168小时》极速记录抗震救灾
长影专题片《决战汶川》即将与观众见面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