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首位进入汶川记者震中最直观详述
作者:佚名     来源:东方早报     更新时间:2008-5-16 9:49:51

  第一个进入汶川县城的记者,新华社记者徐壮志14日下午传回现场最新报道:

  新华社记者徐壮志在前往汶川县城的陆航直升机上。上午10时30分,新华社记者徐壮志乘陆航直升机抵达汶川县城,发回汶川县城首批图片。

image

汶川县城,毁伤并非想像中的严重,但道路毁得厉害。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image

 

  汶川县城最新图片,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image

  汶川县城最新图片,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image

士兵在投送食品和水等救援物资,5月14日上午10时30分,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image

  新华社四川汶川5月14日电:首批救援直升机14日上午成功降落此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县城。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image

新华社四川汶川5月14日电:首批救援直升机14日上午成功降落此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县城。图为第三架直升机降落在县城边。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image

  

 新华社四川汶川5月14日电:首批救援直升机14日上午成功降落此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县城。图为第三架直升机降落在县城边。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image

 

  伤员上飞机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image

  抢救伤员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image

  送伤员上飞机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直到早上8点以后,才得到准确的消息,直升机将会起飞,但能否降落在汶川县,仍未可知。

  从地震到现在,人们的关注越来越集中于汶川。可是,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原因,两天来一直未能成行。

  等我赶到机场,飞机已经将要起飞了。机场跑道上排满了飞机,汽车只得在绿化带上飞驰,终于在飞机起飞前,赶到了飞机下。

  9时05分,飞机起飞。让人担忧的是,摄影记者未能赶上飞机,这样,我手中的傻瓜相机就要负起重责了。

  飞到都江堰上空后,地面场面开始显现灾难的场景。放眼出去,总会看到断壁残垣,特别是农村建筑,毁伤相当严重。

  再往前飞,进入了山区。从飞机上下望,处处山体滑坡,绿色的大山伤痕处处,公路、桥梁断断续续,毁坏非常严重,可以想见道路的恢复会非常艰难。

  9时55分左右,空中机械师郭德高告诉我,飞机已抵达汶川上空。从舷窗看下去,县城座落在一个沿江的峡谷中,地形确实非常不利于空降。由于空气透明度较好,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城中大部建筑物看起来都还完整。飞行员告诉我,前面一架飞机正在寻找着陆场,我们则继续前飞到另一个重灾区茂县。

  10时15分,飞机抵达茂县上空,从空中看,茂县的建筑损伤情况与汶川差不多。已有两架直升机在茂县城边平地上降落,能看得见许多居民在远处站立,秩序良好。

  10时22分,飞机掉头飞回汶川,在狭隘的山谷间盘旋一周后,在城边的一个山岗上落了下来。几位军人迅速跳下飞机,开始搬运飞机上的救灾物资。数十位村民闻声赶来,但并没有抢上来搬东西,直到战士们挥手请他们上来,他们才围上来搬起了东西。一位村民告诉我,村里死了十几个人,目前特别缺吃的和水。"今天,终于把救星盼来了。"这位村民对我说。

  40分,又一架直升机落在了旁边的平地上,开始搬下救灾物资。

  "可惜我们飞机能带的东西有限啊。"今天驾驶直升机的大队长唐春和机长张金林说,两天来,他们天天起飞却因为天气原因落不下去,焦急万分。

  "今天既然能飞,咱就多干点活。"唐春说,回去的路上,还要去汶川县映秀镇去抢几个伤员出来,"那儿的灾情最重啊。"

  飞机起飞,有心的飞行员驾机低空飞过县城,我看到街上有人在冲飞机挥手。

  映秀镇到了,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瓦砾。完整的建筑几乎不存在了。飞机在一个开阔地上降落,前面的学校大楼倒塌,完全毁了。一位消防部队中校跑过来,请求让他搭飞机到都江堰:"这时特别缺药,缺专业的救援队伍,我要去把我的队员带进来。"

  这位名叫李大军中校说,自己昨晚刚徒步走进来,知道路该如何走。同样昨晚徒步进入映秀镇的,还有站在一旁指挥的阿坝州副州长李川。

  一位位伤员被抬上了飞机。为了能多装两位伤员,随机的几位官兵都自觉让出了自己的坐位。小小的机舱,除了3位机组人员、我们随机的4人和李大军中校外,竟装进了8位伤员。李大军中校抱着一个小男孩,默默地蹲在了飞机的一角。

  "再上一位……"激切的呼喊让正关机门的机械师郭德高停了下来。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女孩被抬了上来。

  她身旁,是一个腿部严重变形、绑着夹板少年,少女的半个身子都压在了他的身上,少年头上顿时渗出了汗,却一声不哼地尽量让出地方——但他伤得太重,完全无法动自己的身体了。我把他半扶起来,为他的腿让出空间,并知道他才16岁。

  躺在他身边的少女,才14岁。由于躺得不正,也非常痛苦,却只是咬着牙。当我捏住她的手时,她竟能冲我笑得出来——看着女孩的微笑,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可怕的灾难面前,一个本该撒娇使性子的女孩竟如此坚强。

  飞机终于降落在了成都,救护车飞驰而来,我看到女孩脸上依然在微笑——我记住了这个名叫王天怡的14岁女孩,祝愿她早日康复,也祝愿她的家乡早日从灾难中走出来。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唐师曾:新华社记者 在震中
记者手记:我宁可自己从未到过北川
谁是最早进入映秀的记者,又是怎样到的?
记者同志:能少问几句吗?
记者不要只做冰冷的“采访机器”
杨卫华:记者兼战士 硬汉也柔情
笑蜀:汶川震出一个新中国
香港首批赴四川报道记者患上早期抑郁症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