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震区六名记者争让一瓶水 情节感人神似上甘岭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广播网     更新时间:2008-5-19 9:41:10

  5月15日下午,位于地震震中的汶川映秀镇,通过直升飞机带来的矿泉水基本告磬......唯一的一瓶矿泉水,我先递给离我最近的扎西顿珠。扎西轻轻抿了一小口,递给梁永春......最后又递回到我手里的时候,500毫升的矿泉水还剩下大半瓶。

  5月15日下午,位于地震震中位置的汶川映秀镇,已经进入灾后第四天。此时的映秀镇,通往外界的道路依然完全中断,通讯依然没有恢复,依然没有找到清洁的水源,救援部队通过直升飞机带来的矿泉水基本告磬。

  与我们中央台的六位记者一起驻扎的医疗队盘点了一下带进来的物资补给:除了方便面,其它食品基本吃完。没有办法,战士们只好冒险在附近的一座高山上找到一眼泉水,花了三个小时抬下一桶水到驻地烧了一锅热水,给大家泡方便面吃。累了一天,又渴又饿,大家哪里顾得上清洁与否,狼吞虎咽似地吃了一顿热腾腾的方便面。这也是我们几天来第一次吃到热的食物。

  面汤被喝得一干二净。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前两天每人每天一瓶500毫升矿泉水,从现在起,已经是奢望。什么时候再有足够的水喝,未知而不敢想。几天来的缺水少食,整个人已经皮肤干燥,嘴唇开裂。

  16日,是我们预定返回成都的时间。夜里在医疗队的帐篷里迷糊了几个小时,天亮醒来,望着滚滚河水,嗓子眼里干干的。从昨天那一碗面汤之后,再没有喝过一口水。不自觉地艰难地咽咽口水,我赶紧爬起来,准备在离开映秀镇之前,作最后的采访。其它记者们也陆续爬出睡袋,开始工作。和我们一起的医生护士们也都忍着干渴做着各项工作准备。大家都在焦急中等待直升飞机能再送些水来。

  上午10点多,我们六位记者集中在河滩上等待直升飞机。太阳越来越高,看着天上一架架直升飞机从头顶经过,我们也不知道,哪架飞机能在什么时候装载完伤员之后,把我们运回成都。我抱着背包坐在一块石头上,疲倦加上日晒昏昏欲睡。突然我的胳膊触碰到了背包里的一个硬东西。水!我突然想起,在从成都搭乘直升飞机之前,我从送我们的汽车里抓了一瓶矿泉水扔进背包,以防路上口渴。

  直到这会儿,才突然发现,这瓶水还静静地躺在我的背包最底层。我赶紧把水拿出来。拧开盖子,我先递给离我最近的扎西顿珠。扎西轻轻抿了一小口,递给梁永春。梁永春也是润了润嘴唇,又传给了杨志东、王晓晖、周强。周强把水递回到我手里的时候,500毫升的矿泉水还剩下大半瓶。

  我让大家再喝点,谁也不肯喝了,都号称自己是骆驼。

  于是,我把这半瓶水又收进了背包,如果今天真的没有飞机,可能这半瓶水还要再撑些时候。

  等了近两个小时,指挥员终于为我们指派了一架直升飞机。我们提着沉重的直播设备和背包跑上飞机。

  听着螺旋桨巨大的轰鸣声,我们相互倚靠着坐在机舱里的地板上,几天来的疲惫此刻全部涌上来,浑身开始酸痛。在几千米的高空,我把剩下的半瓶多水取出来:“这回咱们把它喝完吧。”大家传了一圈,润了润嘴唇,就说不渴不渴了,谁也不肯再喝了。

  最后一点水,我想了想,也没有喝,把它带回成都吧,算是个纪念。

  四十分钟后,我们降落到成都凤凰山机场。望见在机场守候着的同事,我们第一句话是,赶紧找点水来。周强一口气喝干了一瓶矿泉水,然后转过头来说,“有点儿喝得恶心了……”。(朗峰蔚)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唐师曾:新华社记者 在震中
记者手记:我宁可自己从未到过北川
谁是最早进入映秀的记者,又是怎样到的?
记者同志:能少问几句吗?
记者不要只做冰冷的“采访机器”
杨卫华:记者兼战士 硬汉也柔情
香港首批赴四川报道记者患上早期抑郁症
与时间赛跑 为灾难刻下群像 那个名叫记者的人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