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以勇气和良知记录——记《联合早报》记者韩咏红
作者:王 恬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8-5-21 9:09:47

  韩咏红是新加坡华语报纸《联合早报》的驻京记者,笔者因工作关系曾与她有过几面之缘。在笔者的印象中,咏红是个敬业、勤奋、爽直的女孩,从湖南郴州到西藏拉萨,新闻现场总有她的身影。

  这一次是在汶川。5月19日,在《联合早报》的网站上,有两篇咏红的报道――《我这样进入汶川》、《震中映秀镇的难忘一夜》。咏红以她一贯的冷静笔法,白描式地记录了她孤身辗转进入震中并度过一夜的情形。

  “我只带了相机、笔记本、手机,还有钱包里塞的一点钱,结果一路从都江堰搭了4趟便车、爬山,进入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并在山上住了一夜。而说来让人惭愧又感慨,15个小时中我吃的、住的,都是灾区民众无条件施予我的。”

  “我从都江堰步行进入限制区后,起初不确定是否进得了灾区,是否会半路被迫下山,所以电脑、护照,以及本次出行准备的全部资金都留在车上……结果是,我走出映秀回到手机有信号的地方时,才在电话中知道,(包车司机)沈师傅还在我下车的原点等我。前天我下车后,他一步也没敢走,一个晚上都睡在车里!”

  “镇上最常见的是帐篷。民众从曾经是自己家园的废墟中挖出来家具、细软,再寻找材料搭建成帐篷组成灾后的避难所。食物就靠原来留下的方便面、饼干维生,运气好一点的人家里还有腊肉。凑合着,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甚至身上只剩下一两套衣服,也这样挺了过来。”

  面对严重的灾情和留守的灾民,咏红有她独特的视角。

  “无论原因是什么,震中映秀镇和一般人的想象可能相同又相反。是的,整个镇全被夷为平地,灾后的山镇像被重磅炸药重重轰炸过一遍,80%的楼房塌毁,但和我想象相反的地方,是镇里的气氛平稳,留在当地的几百个民众依然有尊严地生活着……想走的人大概都步行出去了,说不准还有多少人留着,有人说500人,也有人说700人。留在映秀没有离开的镇民,平静承受着悲剧。”

  对于中国政府、军队和社会的救援工作,咏红也有她自己的评价。

  “这次当局迅速调遣军队往灾区抢救。此外,国际媒体前往灾区报道也通行无阻……信息的透明也使全社会都能投入到地震灾民的救助工作中。”

  “经过在映秀镇一个晚上,看到解放军到处修路和抢救遇难者,看到他们绿色的军服确实让人有安全感。”

  “原来,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所谓的‘众志成城’抗灾,在中国人民抗震救灾中不是一个口号而已,城市的团结,中国老百姓善心激发以后的表现,会让你动容。”

  “(中国)因为这次牵动人心的救灾,因为这次救灾中表现的人道主义光芒、勇敢与毅力而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像咏红这样心系灾情进入灾区采访的外国记者,并不止她一个。像咏红这样冒险进入地震灾区的新加坡公民,也不止她一个。一支55人的新加坡救援队正在四川什邡市尽力搜寻幸存者。

  天灾无情人有情,此时,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记者还是救援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见证着、谱写着这无比伤痛却又绽放着人道主义光辉的一刻。

  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可是,在这样重大的历史瞬间,我们相信,以勇气和良知撰写的新闻将成为最珍贵的历史记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刘加增:记录现实,影响当代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