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报纸 >> 文章正文

工人日报用心打造精致大报 制度提升新闻业务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更新时间:2008-4-23 9:06:25

  新闻竞争比的是新闻价值判断水平

  在我国林林总总的报群中,仅靠专业和敬业精神能够让一份报纸脱颖而出吗?面对新闻同质化的竞争,一份综合性日报该如何立足?

  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工人日报》,是以职工群众为主要读者群体的报纸。时代变迁中,工人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在社会阶层多样化、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工人日报》该怎么做?

  孙德宏的回答是:“既要体现鲜明的本报特色,又要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职工、工会、企业是体现《工人日报》特色的最佳角度,从这个视角看出去,寻找新闻事件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把“三工”特色与普遍的社会关切点结合起来。”

  《工人日报》编委会据此找到的立足之道,是打造一份“导向正确、中央满意、工会欢迎、职工爱看”的精致大报。孙德宏对“精致大报”的诠释是,它起码要包括这样几层含义:每一条新闻对本报核心读者群而言,都应该是最有新闻价值的简洁而又到位的报道,也就是说我们发的每一篇报道都应该是既充分体现本报特色,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每一个版面都是重点突出、搭配平衡,令读者产生自然而然要读一读的欲望;每天的报纸都要体现出内容倾向合目的、形式表现合规律的特征来。

  “精致大报”的理念只能是一个逐渐趋近的极致目标,倘若我们做不到全部,能做到一半也应该全力以赴。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孙德宏说:“关键是我们有方向,在努力,不放弃。”

  如何把“精致大报”的理念落实到版面和新闻中?在都市报、网络媒体比信息量、比速度的竞争中,孙德宏要求只有8个版面的《工人日报》的编辑、记者们,要有让版面的每一条稿件、每一个位置都重要起来的基本功。他说:“如果‘厚报’一天能报道100条新闻,《工人日报》仅能报道10条,那么,《工人日报》就必须要能从那100条里筛选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10条。而且还能以本报的视角,用版面语言体现出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为此,我们还采访了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中《媒体广场》的制片人王志明,他的看法印证了这一点:“《工人日报》的报道经常走在很多报纸的前面,跟进比较快,他们的策划有特点,有自己的角度。”

  谈到竞争,孙德宏强调,新闻竞争很大程度上比的是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水平。采编人员要不断追求新闻价值判断水平的提升,把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和提炼体现在报道和版面上。他说:“新闻史上的名篇和精品基本上都是事件新闻,把有价值的个体事件拿到报纸上来,读者爱看,新闻从业人员也爱看。抓事件新闻是媒体胜出的决胜之道。”作为一张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要有既能把规定动作做得漂漂亮亮,又能让报纸成为一张十足的新闻纸的本领。新闻纸靠什么吸引读者?靠的就是事件性新闻。新闻报道要让读者爱看,需要依靠对生活的发现和对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捕捉,以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新闻素材,并以尊重受众的审美诉求进行新闻采编,遵循新闻报道独立品质的要求,才能提供思想、情感和精湛的写作技艺的新闻产品——如果我们的报纸上每天都是这样的作品,读者怎能不爱看?

  如何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抓到最有价值的“活鱼”?“编辑记者首先要有与本行业、本领域的专家、决策者平等对话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会议、讲话、活动和事件中看到新闻在哪里。其次,高水平的整体策划是出精品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孙德宏这样说。

  《工人日报》的部门策划编辑每天浏览报纸、网站的海量信息,筛选最有价值的新闻,策划符合本报视角的报道。张明江介绍说,所谓老话题新角度,相同的新闻,更高水平的认识和判断,考验的都是策划的功力。《劳动合同法对职工意味着什么》、《低保听证呼唤人性化操作》、《关注第二代农民工》、《山东沂源“打工日记”成活教材》等报道都是策划编辑和记者精心合作推出的作品。

  要闻部推出的“七台河矿难案”追踪报道,就是记者在随安检局隐患排查回头看的工作报道中,挖掘出的事件性报道。稿件刊发后,各大新闻网站竞相转载,引起国务院主要领导的重视,随后跟进的系列报道直接推动了问题的快速解决。

  经济部做的《深圳:转租公房收入要“全部吐出来”》,就是采用编辑部整体策划、驻站记者动态跟进的方式,报道深圳市出台整顿房地产市场,清理公务员违规占房的一条工作措施的报道。报道刊发当天即被中央电视台转播。

  《工人日报》的评论也是被央视《媒体广场》摘播得较多的部分。评论部主任刘文宁介绍说,新闻评论能引起读者和业界的重视,靠的也是对新闻事件价值的判断力,《工人日报》被中央两台摘播的评论,大多是就读者广泛关注的事件所做的既关注民生又符合本报视角和大报身份的评论。

  制度是新闻业务提升的“服务者

  虽然说准确的定位是报纸发展的关键,业务学习是不断提升的根本,但一年365天,持之以恒每天都有可圈可点的“好料”,把“让每一篇报道都精彩”的理念变成现实似乎并不容易做到,业绩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独家秘籍”?

  面对这样的询问,《工人日报》的几个部门主任似乎有种不以为然的不解。他们认为,有较多稿件被摘播不应该被看做是骄人的业绩,而应该是工作的常态。《工人日报》星级稿件评选制度规定,每天每个版面必须有一篇星级稿件,被评上星稿的编辑记者可以获得报社相应的奖励。所谓星级稿件可以是被中央两台摘播的稿子,也可以是报社各部门评报中获得一定票数以上的稿件,也可以是总编辑们认为好的稿件,还包括被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的稿件。

  “大家都在做新闻,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你做出来了,同行们都看得出来,新闻价值不需要粉饰,它也不会说谎。”王金海这样解释《工人日报》在中央两台摘播率较高的原因。

  对于编辑、记者和部门主任来说,稿件被电台、电视台摘播,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感。如果连续几天某个部门的稿件没有被电台、电视台摘播,那这个部门的主任会有较大的压力。每天都出精品,这样的工作强度怎么成为一种平稳的持之以恒的常态?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所谓的方法,那可能是靠报社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吧。”张明江说,星稿制度是报社的规定,所有的采编部门和编辑记者一视同仁都要遵循,当制度成了铁板上的钉,大家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实现这个制度的要求。

  经济部有三个编辑,一个策划编辑、一个白班编辑、一个夜班编辑,策划编辑每天浏览海量信息,寻找一条够星级标准的新闻,白班编辑值班也要挖掘一条好新闻,两个编辑和记者时时沟通,力促记者每天拿回两个精品稿件,保证一条星级稿件,夜班编辑负责组稿、做版。

  每天寻找够星级的选题,这样的工作是不是很累?王金海回答:“累是自然的,缓解压力是必须的。”经济部的三个编辑岗位每周一换,值夜班做版可以稍稍轻松一点,而且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可以协调休假,让压力释放和缓解,保持适度的放松,才能保证作品质量。

  谈及对星稿制度的感受,王金海说,规范职工工作行为的制度是每个单位都需要的,制度能否产生效力,不仅在于是否有效、合理、公平,更在于管理是否是以人为本、温情脉脉。他说“总编辑对制度要求相当严格,但他表扬记者都在大庭广众之下,而批评则多在他的办公室里,两个人面对面的以业务讨论的方式进行。”王金海用“累并快乐着”来形容大多数编辑、记者的感受。他说:“编辑、记者是一个要有创造性的职业,累是自然的,但感受到业务提升、看到作品被肯定,心里的愉悦也是自然的。”

  《工人日报》每年都开展年度最勤奋新人奖、最佳报道奖、单篇报道奖等多项评选活动。获奖者除了获得奖金,还会获得报社定做的奖牌,上面刻着他们在本年度最值得肯定的报道篇目和“颁奖辞”。对于把新闻业务的不断提升和突破作为职业理想和精神追求的记者们来说,这也许是值得珍藏的荣誉和快乐。

  就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今天《工人日报》绝大多数的编辑、记者中,发自内心地关心业务、思考业务、思考作品的风气已经形成,由此也带来了报纸质量整体提高,令《工人日报》这张“老报纸”重新焕发了青春。今年三月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媒体广场》摘播《工人日报》稿件达六条之多。当谈及新闻业务的提升让报纸好看了,是否就带来了发行量的自然上涨时,孙德宏说,这是必须而且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今天的报纸,尤其是机关报发行量升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正因此,我们尤其感谢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工矿企业等等对我们的厚爱和支持。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