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电视 >> 文章正文

农村题材电视剧 繁荣背后有不足
作者:王会     来源:农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8-5-13 8:46:55

  近一段时间,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在央视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先是《乡村爱情2》上映,接着是《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热播,前一部是赵本山的本山艺术公司出品,后一部是潘长江导演。

  这两部戏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乡村爱情2》在央视首轮播出时平均收视率为8.46%,最高时竟达到11.62%,据说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新闻联播》;《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自3月20日播出后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从第1集3.7%的平均收视率飙升至第26集的7.42%。在故事发生地东北地区收视更是异常火爆,在锦州等部分城市,《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播出最后一周平均收视率逼近10%。在广东、湖南等南方城市收视表现也相当突出。

  据统计,近年来,《刘老根》、《马大帅》、《圣水湖畔》、《民工》、《希望的田野》、《好爹好娘》、《正月里来是新春》、《当家的女人》、《美丽的田野》、《喜耕田的故事》、《文化站长》等农村题材电视剧都有不俗的表现,都受到了观众的的喜爱,像《马大帅》、《刘老根》至今仍然作为经典被一些电视台反复播出。

  可以说,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数量上,2004年第二批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申报立项剧目批准名单中,农村题材剧目达到了23部、448集,占批准立项总数的4.3%,不仅在数量上比前有了明显增加,而且还超过了城市改革、部队、宫廷、武侠等以往众多的热门题材;2006年,24部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中,其中有五部是农村题材的电视剧,2007年,央视开年大戏《镇长》也是一部优秀的农村题材电视剧。

  在质量上,近几年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也是有目共睹,不但得到广大农村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工人、干部、文化界人士的认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真实反映当代新农村、直面当代农民新生活。以《乡村爱情》为例,观众说,在对荧幕上离奇的、悬疑的爱情腻味了之后,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田园牧歌式的清淡爱情更加贴近观众的心窝;《乡村爱情》写活了农村人,写透了农村老百姓的灵魂。赵本山自己评价:“电视剧就要回到生活,我们的戏并不完全讲美好,人物都是在经历痛苦的同时追求着幸福,这就是农民的传统的现实。”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同样离不开真实,只有注重观察农村生活,真正读懂农民,真正贴近农民的生活、心理,才能创作出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粗制滥造的、急功近利的、闭门造车在宾馆里编故事,永远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不脸谱化,刻画出了农民的时代风采。电视剧《青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中的钱二宝、钱大宝;《圣水湖畔》中的主人公马莲、唐喜以及村长黄金贵;《柳树屯》中的转业军人申天亮、县委书记宋德华;《刘老根》中的刘老根、药匣子、丁香;《马大帅》中的马大帅、范德彪等等这些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有血有肉、散发着泥土味,不概念化、脸谱化,真实可信。

  借鉴了一些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故事性强,语言生动、诙谐和幽默。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东北风”电视剧,大量使用了质朴风趣的东北民间语言,还融合了大量的民间戏曲、音乐和绝活,如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等艺术形式,主要演员是一些活跃在舞台上的著名的二人转和小品演员。

  当然,在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种种不足:最主要的是创作题材不够宽,没能够表现出中国农村改革30年来的巨大变化,以及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比如城市二代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等几乎很少涉猎;有些人物形象还不够鲜活丰满,塑造的人物不够真实;电视剧小品化可以增加喜剧的色彩,但是过了度就会影响人物的塑造;在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中,比较多地使用了东北、西北的民间口语、俗语和方言,在增加了乡土气息的同时也限制了受众群体的广泛性,而一味追求地域化特征和“土味”,也会给人以丑化某一地域人群的印象;在数量丰收的同时,还明显地存在着质量不高、没有突破性、示范性的精品剧目,比如像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和90年代《情满珠江》那样的作品。这些问题存在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队伍的匮乏,像何庆魁、赵本山那样的能够深入农村的作家越来越少,许多作家不熟悉农村生活,又不愿意花力气去体验生活,于是就住在宾馆编故事,这样是不可能创作出百姓喜欢的作品的。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为何精品剧重播愈演愈烈?
江苏电视剧创作生产座谈会举行
中国电视剧50年:从一口菜饼子到士兵突击
电视专题节目和相关题材电视剧锁定“幸福感缺失”
电视剧不要渲染恐怖、暴力、怪异、刺激
打破垄断却遭低回报电视剧非典型走红藏忧(图)
朝鲜电视台热播中国影视剧看完后要表决心
电视剧后播出时代来临 未上荧屏碟已热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