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电影 >> 文章正文

热点纵论:不必对“汶川电影”有过多担心
作者:西风     来源:现代快报     更新时间:2008-5-30 9:04:08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灾难形影不离。与其说人类在征服自然中不断强大,不如说灾难锻铸了人类生存的法则和能力。既然灾难无法摆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正视并学会“热爱”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在正视灾魔上交出了一份成熟的答卷:没有隐瞒灾情,没有回避伤亡数字,甚至,也没有刻意淡化撕心裂肺的抢救场景和几乎夷为平地的城镇惨况。正因为此,四川震灾才迅速在国人心中凝聚成一种愈挫愈浓的爱国心,赈灾重建的步伐才得以快速前行,同时,国际社会才会空前地对中国表现出同情和敬佩。

  对本次灾难的审视,以它对国人的震撼程度,对国民素质的检验力度,对人性、生命的思考深度,对整个社会组织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所表现出来的执政效能的反映广度,都应该通过特定的载体记录下来。灾难是一种创伤也是一种财富,大灾难是大的磨难同时也是大的宝库。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上了特殊一课,吞咽和消化地震带来的血色启迪,可能将持续几代人,那么,有什么理由对“汶川电影”“汶川报告文学”的接踵而至说不呢?

  用文学艺术手段表现灾难、反映人性是反思自然和社会关系的灵丹妙药,它既可以通过科学幻想揭示人类危机达到警醒目的,如大片《后天》;也可以通过灾难纪实展现人性本质引起社会共鸣、唤起普世爱心,如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9·11发生后,美国关于此事件的艺术和纪实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担心地震电影纷纷上马会造成第二波心理伤害、因沉淀性不够失之肤浅的议论,尽管不无道理,但它流露出的对灾难的敏感状态、对人类如何在灾难之后浴血疗伤的坚韧性缺乏信心,仍然是深陷在传统的灾难观中的。

  直面灾难,“热爱”灾难,是一个心理学命题,更重要的,是它在社会学意义上的正本清源。(西风)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电视浙军打造抗震电视剧  《里氏8.0》7月开拍
危急时刻,成都媒体扶稳“震荡”的家园!
警惕灾难腔和灾难脸人为制造煽情与泪水疲劳
地震灾难影视:不能一哄而上需要沉淀
eBay首次承认在华合作失败
要警惕谣风重起
《汶川168小时》极速记录抗震救灾
长影专题片《决战汶川》即将与观众见面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