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精彩时评:大灾面前,中国媒体交出了合格答卷
作者:赵蓓蓓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8-6-2 9:31:03

  “5·12”,是一个让国人撕心裂肺、难以忘怀的日子。顷刻间,几十万同胞伤亡,上千万群众受难。十几天的日子里,捐款的数字与遇难者的数字快速攀升着。听一位男士说,这些天看电视,他所流的眼泪比这辈子流的加起来还要多。

  是什么让人们泪流满面?是什么让人们心手相连?是浓于水的血脉,是超越一切的情爱。又是什么让人们一时间血脉奔涌、激情迸发?几乎没有人否认其间新闻媒体不可替代的超常力量。

  “如果没有传媒,灾区将会怎样?”从灾难发生的那天起,这一念头不时在我脑海里闪现。

  汶川地震,是上天给刚刚经历过冰雪灾害的中国抛出的又一份严酷考卷。必须作答的不仅仅是灾区民众、党和政府、国民乃至军队,也包括报纸、通讯社、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面对自然界这次面目狰狞的拷问,我们的新闻媒体如何作答?在众所周知的答卷背后还有什么样的伏笔和故事?

  在各个媒体给出的答卷中,你可以看到这样的词汇:打破常规,机制突破;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快速反应,先声夺人,有序组织,整合版面;人本主义,人文关怀;核心战斗力:使命,责任,职业精神……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出的震灾消息,人民日报破例推出的报道特刊,中央电视台创纪录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回响在灾区角落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四川卫视24小时的实时直播……中央与地方媒体破天荒的“全制式”立体报道,像一条条坚实的纽带,将灾区与全国、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废墟下一个个顽强不屈的生命,废墟上一群群不离不弃的官兵,前线记者疲惫而又急促的脚步,重灾区无处不在的志愿者的身影,天安门广场、天府广场上“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撼天动地的呐喊,电视台主播饱含深情的泪水,整齐列队向遇难者遗体默哀的外国救援队,一这幅幅画面、一条条信息,无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行动。

  这场举国参与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战役向人们昭示:在开放的新闻背后,是一个开放的政府;在开放的政府背后,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开放的社会背后,是一个开放包容、坚忍顽强、热情善良、守望相助的民族。

  “新闻事业不仅仅是一门职业,它还是一种召唤”。我们希望这种召唤能够帮助灾区人民尽快走出灾难的阴影,走向美好的未来。(赵蓓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断章取义、娱乐至死 “最牛官腔”报道让人堵心
法国某些媒体借地震继续向中国发难,才是厚颜无耻!
TVB发公告否认被收购 双方商议中
中西方灾难新闻图片拍摄与报道 特点分析
热点纵论:不必对“汶川电影”有过多担心
电视浙军打造抗震电视剧  《里氏8.0》7月开拍
危急时刻,成都媒体扶稳“震荡”的家园!
警惕灾难腔和灾难脸人为制造煽情与泪水疲劳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