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汶川与唐山:一个参与唐山地震报道老记者的比较
作者:徐学江     来源:新华博客     更新时间:2008-6-2 8:52:30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每当我看地震新闻时,总是努力在脑海中搜索灾区一些我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因为我曾在成都工作一年,曾多次出差四川,曾坐吉普车从拉萨到成都,对川西的高山峡谷有直观感受,特别2006年秋去九寨沟旅游来回经过汶川、茂县、松潘、都江堰等地,对那些地方的印象至今仍十分清晰。每当我看到报上一篇篇救灾报道和一幅幅救灾的电视画面,又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一幕幕情景,因为我作为参与当年地震现场报道的新华社记者之一,曾在一片废墟的环境中度过30多个紧张的日日夜夜。

  一个汶川大地震,一个唐山大地震,时间相隔32年,空间相距几千里。但这些天,这两次大灾难在我的脑海里总是绞在一起,使我联想,让我有意无意地作些比较。

  都是大地震,但汶川地震更大,其强度(释放的能量)约是唐山地震的4倍。

  5月12日下午约两点半,我在19层办公室突然感到头晕和身子晃动,我最初以为是夜里睡觉不好所致。待大家都认定是地震时,一位年轻同事问我,估计有几级。我说如果发生在北京周围省区,应不低于6级,如果发生在一两千公里之外,应在7级以上。不一会,网络上有了报道,说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又是一个7.8级!”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唐山大地震,想到那一个个惨不忍睹的场面。

  5月18日,国家地震局发布消息说,综合国际上多家地震台站测得的数据,将原来发布的震级7.8修正为8.0。这一修正,对一般不知道震级如何计算的人来说可能不会引起注意,可我立即反应:这意味着汶川地震相当于4个唐山地震,实在太可怕了。因为震级增加一级,意味着强度扩大约32倍。一个8级地震释出的能量差不多等于32个7级地震能量的总和。增加0.1个等级,能量扩大1.40倍以上,8.0级比7.8级增加0.2个等级,则意味能量差不多扩大4倍以上。

  都造成巨大破坏和惨重损失,但唐山地震死亡人数差不多是汶川地震的4倍。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5月22日10时,汶川大地震造成死亡51151人,还有还有29328人失踪,看来最终死亡人数可能在6万左右。唐山地震在短短23秒内共夺去24.2万条生命。

  为什么汶川地震比唐山地震大,而死人却少得多呢?我认为明显的原因有三:一是与地震发生的时间有关。唐山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是人们熟睡的时候,而汶川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有许多人在户外劳作和活动;二是与震中区地形特点和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华北著名的工业重镇,当时人口近100万,周围是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带,而且北方的村庄也都是动辄几千上万人,而汶川灾区只有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人口稠密,震中地区则是高山峡谷,人烟相对稀少,村落分散;三是与地面建筑坚固程度有关。唐山地区在有记载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震,人们防震意识极为薄弱,城市楼房不仅没有整体浇铸,而且许多水泥预制板就搭在墙体上,连固定措施都没有。农村建房更是马虎,而且为了防雨水渗漏,一般房顶都加了沉重的沥青与泥沙混合层。这种建筑当然经不起大震。汶川地区的建筑大都在唐山地震后建的,应该说多少考虑到了抗震因素,而且这30年地方经济有颇大的发展,城乡房屋都比较讲究。据我2006年对那些地方的印象,沿途房屋,即使是村舍,都好过30多年前的唐山地区。从电视画面看,这次除了北川县城和汶川映秀镇等一些地方外,大多没有发生像当年唐山97%房屋倒塌的情况。

  至于其它方面的破坏与损失,诸如铁路、公路毁坏,供水、供电、通讯中断等,两次大地震都类似。唐山大地震总共造成的损失,重建花费的时间和资金,已有统计,而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全部损失一时还难以统计,重建的时间和投入也难以预估,两者眼下不好比较。

  救灾难度都很大,但汶川地震救灾的难度要大得多。

  汶川主要难在震后的交通状况太差。唐山灾区地处平原,铁路、公路交通便捷,距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不过200公里。震后虽然道路破坏,但多数公路尚能行车,唐山市内道路加以清理后也能行车。救援人员和物资运入,伤员运出,死难者遗体运往郊外掩埋,基本上没有大障碍。而汶川灾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海拔两三千、三四千公尺,公路都沿江傍山而建。地震发生后,很多路段断塌,很多路段被山体滑坡或泥石流掩埋,救援车辆无法通行,大型机械更是进不去,即使进去也施展不开,修复交通格外费时费力。有的县城震后好几天与外界隔绝。虽然有的部队徒步前行,但毕竟影响救援速度和效率。至于农村,村落都分散在地域广大的深山峡谷里,更是困难重重。这是汶川救灾的最大难题,也是与唐山救灾的很大不同。此外,汶川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堵塞江河,形成30多个“堰塞湖”,随着上游来水的增加,随时可能溃决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而解除这种危险一时还没有好办法,这种难题在唐山地震后是不存在的。

  总之,汶川灾区救灾工作空前复杂、艰难,有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将为我国抗灾救灾积累新经验。

  两次抗震救灾的组织工作都十分出色、成功,堪称一流,但汶川地震抗灾救灾组织工作更高一筹。

  中国政府在历次重大抗灾救灾中都扮演强有力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的角色,彰显人民政府为人民、与人民同患难、共命运的本色,也显示社会主义制度在组织、动员、调配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攻难关、办大事方面的优越性。这一点一向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这次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政府的角色尤其突出。领导高层反应之敏捷、行动之快速、部署之周详、工作之有效都是空前的。刚一获得地震消息,胡锦涛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批示,并立即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抗震救灾作出部署,成立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两位副总理为副总指挥的全国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使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从第一时间起就在中央的直接指挥下展开。震后四小时,总理就出现在灾民面前,将总指挥部设在前线,直接坐镇指挥,一连好几天不分昼夜地和灾民在一起,和抗震救灾的部队在一起,亲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运筹帷幄,决策现场,直到16日胡总书记到抗震前线后才返北京。总书记和国家主席胡锦涛从16日起一连几天马不停蹄地到各受灾地区察看灾情,看望灾民和慰问抗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亲自召开现场会议,直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5月22日,中央常委再次召开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再次返回灾区。地震以来,中央高层领导轮番亲往灾区,从未间断。中央领导到前方都不是简单地视察和慰问,而是直接组织指挥和解决问题。这是过去抗灾救灾所少有的。

  汶川地震,是一次落实应对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把抗灾救灾的组织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唐山地震时尚没有“应对突发事件机制”的概念,可以说,那次抗震救灾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阵的。临时搭班子,现抽掉人员,现筹措物资,现组织运力,难免匆忙、混乱,影响效率。而这次汶川地震的发生虽然也和唐山地震一样无法预知,但“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包括地震)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机构早就有了,灾害一发生,立即启动预案,从容上阵,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建立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机制,是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提高执行力努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中国政府在抗震救灾中的反应如此许速,应对如此自如,与此密不可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为抓报道入险境 记者背出四岁娃
笑蜀:汶川震出一个新中国
记者:我们不仅仅报道,还愿意奉献爱和力量
内蒙古日报首席记者:汶川,草原这样对你说
汶川大地震记者群像:为自己的职业爱并痛着
首位进入汶川记者震中最直观详述
方兴东:CCTV,越开放越有力量
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辨证思考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