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研究 >> 文章正文

媒体如何避免社会责任成摆设
作者:刘济坤     来源:博锐管理在线     更新时间:2008-10-21 9:25:59

  “新闻广告”的大量存在,干扰了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影响力,给新闻传播带来混乱,蜕变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角色,使新闻媒体由联结传播者与受众的公正中介变成了广告主的传声筒、代言人,由注重社会利益变成代表广告主一方利益,模糊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从而导致受众对新闻的信任危机。

  归根究底就是某些企业利用新闻做广告,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得到他们信任,进而使他们成为其产品的消费者。本来企业在媒体上做广告宣传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新闻广告”硬要将新闻和广告混淆起来,强行“嫁接”,使两者你我不分,使新闻纸上长出“怪胎”,既严重损害了新闻的声誉,又容易助长不正之风,使有偿新闻层出不穷,媒体社会责任日渐缺失。那么,媒体如何避免社会责任成摆设呢?

  一、控制流程,把关内容

  现在很多媒体报道权商品化,话语权寻租,腐蚀了媒体的公信力。不同类型的“新闻广告”,其本质如出一辙,这种局面直接导致新闻伦理追求的堕落。

  另外,新闻广告的狂轰乱炸,使媒体也对软性广告失去了免疫能力。一些不合适的广告或新闻就暴露了出来,所以媒体就有必要要控制流程,把关内容。如最近我在翻阅《女友》杂志时,看到了一则歧视女性的广告。饰品品牌COOKAKA酷咔咔在《女友?校园》杂志上登了一则广告。但这广告却规定了观看此广告人员的要求,指明“非财貌双全,目光止步”。此说法被很多人认为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是歧视女性的一种说法。

  像此类广告涉嫌伤害消费者自尊,就不应该刊登。媒体应该在刊登前控制流程,加强对内容的把关。

  二、委托多方监管

  新闻单位谋求经济利益是必然的和正当的。问题在于,媒体的新闻宣传业务与企业化经营创收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各地都在郑重其事地推行“两分开”,实施宣传与广告经营相互剥离。但是谁都知道,版面、频道、频率并没有做到实质意义上的分离、独立,客户看重的也仍然是广告公司所背靠的新闻机构母体。缺乏真正有效的规范管理,致使人们如此放肆地用报道的手段去经营广告,而又用实质上是经营性的版面和栏目,去报道那些并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信息。当媒体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着媒介功能的使用不当。其实,它实质上是以牺牲新闻的严肃性,去换取商业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委托多方监管。

  通过职业理念的内化而形成新闻职业角色,借助于同行控制。一般说来,对于传媒职业意识和职业规范的控制有三种模式:受众控制、第三方控制、同行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就需要更多的自律。最后,必须明确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自律职业规范。涉及传媒职业意识和职业规范的现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已经相当全面,绝大多数传媒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都有明确的禁止性要求。目前缺少的是将这些他律性的规范细化为自律规范。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需要传媒自身配置实施细则和监督措施。

  三、提升记者和编辑的职业操守

  在商业规则夹缝中,媒体社会责任缺失了。一般情况下,“新闻广告”的费用是隐性的,其费用往往低于同等版面、时段的广告费用。

  传播媒介不能将信息传播的公共权变成一种媒介私权,去谋求个人便利及争取任何有违大众福利的私利,这是媒体必须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如果舍弃这些责任,那就是一种背叛职业理念和背弃职业道德的行为。

  俗话说,“民无信不立”,应用到新闻领域,则是新闻媒体无信而不立。换句话说,只有新闻媒体作风正派、牢记职业道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信誉,获得受众的信任。

  所以,记者和编辑要提升职业操守,正确厘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传媒的责任是观察者、监测者,而非某级党政权力机关,记者工作中要将党政机关的“权力”意识转变为普通公民的“权利”意识。

  在传媒讲经济效益的时候,还要把如何提升传媒的社会职责和职业意识提到日程,这也是一种传媒的竞争力,似乎无形,但更有持久力。正如著名报人普利策所说:“只有最高的理想、兢兢业业的正当行为、对所涉及的问题具备正确的知识以及真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使得报纸不屈从于商业利益、不寻求自私的目的,不反对公众的福利。”

  四、要有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

  大众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应该为社会负责,为人民大众负责,这应该是媒体人和每一个社会人的共识,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我们还有多少媒体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多少媒体不是为了发行量而报道一些哗众取宠的事情呢?又有多少媒体考虑到了报道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呢?对于有争议的新闻事件,社会影响肯定高于它所附带的新闻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对相关信息的社会价值预判显得尤为重要。而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媒体只有承担起自己所应负的社会责任,才能走向成熟,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自己在多源性传播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所以,媒体要有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就与媒体的关系而言,公众利益首先表现为公众获知正确信息的权利。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就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侵害。某些企业胡编乱造一些头衔和传奇经历,欺骗大众,甚至制造混乱。譬如曾经有企业炒作所谓的新发现、新观点,不负责任地宣称某饮料含有对儿童健康不利的激素、微波炉对人体有害。这些消息最终被证明都是别有用心的造谣行为。媒体在散播这些这些消息时应该负有一定责任。

  公众的感情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一些企业在炒作它们产品的贵族化品质时,不惜流露出财富歧视,有意或无意中伤害了大众的感情。脑黄金“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的广告语就存在着这样一种歧视性的暗示。一些媒体也偶尔犯类似的忌讳。譬如某报纸炒作它们的“主流影响”,明确提出其以所谓的“主流人群”为目标,而其所谓“主流人群”也即政治、经济层面占社会优势的人群。更有一些作者和出版商在进行炒作时宣称:“不读某某,你是弱智。”其中含有浓重的威吓公众的意味,结果自然只会适得其反。1999年,北京一市民忍无可忍,将一个如是自我炒作者告上法庭:“我不喜欢你的作品,你凭什么骂我傻子、弱智?”这些事例的存在也正说明了媒体在发布信息时的不负责任。媒体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所以在发布广告时一定要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肩负起核实广告真假及避免产生不良影响的责任。

  所以,在社会责任缺失的今天,媒体除了要担负真实客观报道新闻和满足公民的知情权以外,还应当承担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社会责任,媒体要站在社会高度成为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者、平衡者。古语说“得言不可以不察”,意思就是要对得到的信息进行辨析,所以,每个生活在信息中的人,要对新闻、广告、娱乐等信息保持“得言而察”的精神,不要让不良信息玷污了心智,不会为不正确的舆论操纵自己的言行,自觉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免疫力,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北京晨报》
社长 郭坦

奥运会上"做文章"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凤凰新媒体 CEO 刘爽
视频网站版权混乱
通用电气(GE)中国
公关传播总监 李国威

通用电气(GE)如何打好奥运宣传战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