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总监CEO >> 文章正文

Xplus总裁于干:电子杂志绝不会背离Web2.0
作者:孙鱼     来源:腾讯科技     更新时间:2007-3-22 10:18:42

  3月2日,网络杂志互动平台XplusCEO于干做客腾讯科技总裁俱乐部,针对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盈利模式和web2.0等话题,与网友展开互动。

  1.0时代的问题再次暴露在2.0

  【主持人】从05年开始,我们就看到了电子杂志行业的兴起,受到风险投资的追捧。但是在06年,大概是下半年的时候开始降温,电子杂志网站是真正缺少盈利模式呢,还是这些风险投资商都太心急了?

  【于干】我想06年上半年风险投资的温度很高,从下半年开始降温,这件事不是电子杂志这个行业单一的现象,而是整个VC这个行业所面对的一个普遍现实。也就是说,去年上半年整体的投资的温度,投资的量,投资的速度都是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因为2006年是中国风险投资这个行业在投资规模创记录的一年。据说2006年全年风险投资总额,中国到了16.4亿美金,这个规模是创记录的。但是投的案子的个数是比前两年有所下降。说明单笔投资额度变大了。电子杂志这个行当,应该说在去年的上半年所接受的投资就已经超过了一亿美金,这是整体而言。

  所以从这个规模来看,应该说几乎占到了大概全行业VC投资的1/16。这个规模确实是很大的。这种很大的投资规模当然会带来进步,会带来发展,同时也带来困扰。因为它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收集这么大量的资金,那么我们要问出口在哪里?你刚才问到商业模式成熟吗?事全想明白了吗?恐怕并不尽然,因为它的发展历程还是很短的。其实它在发展过程当中面对的这些问题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的;都不是全新的,而我们很多都是曾经见过,或者是耳熟能详的,很多漏洞和当年的1.0时代面对的那些问题很像,听上去有点倚老卖老,没有,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愿意把竞争转化成动力被迫打响“价格战”

  【主持人】这是可能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当然我了解到你们在推电子报纸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有一家二十多年来一直占有报业技术出版市场90%份额的,国内一个最大的排版软件技术提供商,像你们这种技术可能会对它有一些影响。在你们的推行当中势必也会遇到一些阻力,您觉得这是真正的阻力吗?

  【于干】我们愿意把它转化成动力。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它固有的行业存在,这种固有的行业存在都是我们必须接受、承认和尊重的现实,所以如果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产业发展空间,出现了一些很合理的,很正常的一些竞争这是我们非常乐于看到的一个局面。跟已经有的行业老大哥,我们一个是非常尊重他们过去所作出的贡献,在整个中国的传统行业的发展当中,真的能走向光与电是重大过程,我们也是基于他们数十年的工作基础上再往前推进的,我们并不是要从头开始再来一套,而是我们充分享受了原有的技术成果,然后把这个技术成果推向下一个发展大潮,我想人类技术进程都是这样的。而且人类技术进程告诉我们说,没有一家能够从头走到尾,所以有先来者,有后来者,有竞争者进入只是这个行业良性发展的一个标志,所以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乐于和所有的愿意给这个行业转化做贡献的人一起前进,我没有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困扰。至于在竞争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竞争形态,或者会有一些方法,包括我们现在提出零门槛,你们可能会觉得奇怪。

  【主持人】对。包括零门槛和一键式,这是极大的降低了门槛。同时这个软件是向所有报业集团免费的?

  【于干】对。

  【主持人】这是不得已之举吗?

  【于干】也可以是不得已,也可以主动采取。作为一个软件提供商,一个基本的心理其实希望回收它的一些开发成本,因为我们还是要提供相应的基本技术服务的,因为每家报社在进行这样的转化的时候都会有一点点个性化需求,基本需求是一样的,但是从它的表现形式,它理解它读者的一些有特征性的功能要求方面,它会有所不同。我们大概有一个很小的不太大的技术服务过程。这个技术服务过程也是有成本的,所以我们本来希望能够以比较正常的价格覆盖我们的服务成本,这也很正常。如果出现了所谓的零价格竞争,免费性的竞争,对这种局面我们也觉得蛮熟悉的。在很多传统产业发展过程当中都看到了这种形式。

  【主持人】价格在传统产业来说更显见,而且打得更激烈。

  【于干】没错,我们一直克制自己说不要打第一枪。这个第一枪确实不是我们打的。(笑语)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这可能不是最大的阻力,包括竞争对手。你们真正的阻力是不是电子杂志,包括现在新推的电子报纸的盈利方式,究竟如何赚钱呢?

  【于干】这个跟所有Web2.0公司其实是一样的,就是一个可信的,能够经过验证的,为用户普遍接受的这样一个盈利模式的推出,对于这样的公司来说都是关键所在。我们也不例外。电子杂志前面的经营过程里面,我们其实经历了一个让我说叫“强制成长期”,有了这样一个多媒体杂志的形式的发明,有这样一个平台建设,要求要有承载能力,大家才能到这儿发表杂志。

  【主持人】需要有资本推动。

  【于干】这些建设过程在资本推动之下比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但完成以后,发现平台上空空如也,平台上只有可怜的,数的着的孤零零站着的杂志,这个不能满足行业,满足投资人,也不能满足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的迫切愿望。使得我们必须干什么?我们必须强有力地推动杂志本身的生产。所有大型的电子杂志平台公司无一例外地都提供内容向电子杂志的转化的支持。就是我们帮着做杂志,你有内容,我帮你做成电子杂志。这里面客观来说问题也蛮大的。大概50跨页的电子杂志,直接成本大概是六千块钱到八千块钱。

  【主持人】这是完全需要Xplus承受吗?

  【于干】在早期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做的,因为没有人做,也不了解这种形式。在平台上定期出刊的,我们的专业杂志,就是有刊号的,现在是353本,已经出版了四千多期。如果平均每本制作成本是六千,这是月刊,三百多本意味着我每个月要投入好几百万。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这是很大的负担,更何况有的杂志还是周刊、双周刊。还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内容和表现形式到底怎样有效的统一起来。就是说内容提供者其实它到底要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它觉得最好地表达了它的意愿,其实我们设计师并不了解。更多的沟通,大家共同战斗,可能会达到效果。其实制作者和内容生产者本身还是要统一的,制作只是应用而已。长期来看这种代为制作电子杂志的方式,就是我们到去年年底往前,主要的形式我认为根本就不是未来电子杂志发展的主要潮流性的工作方式,这是不对的。所以这种本质规律必须被改变。我们现在提供优质的软件转化工具,用户的体验,用户可应用的功能转化过程的易用性和转化效率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是让内容产业向数字化迈进地有效支持工具。

  【主持人】未来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的比例会是怎样的?

  【于干】这个还是回到现在的社会状况,传媒业里面大概有几大块,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期刊。拿报纸和杂志来进行比较,他们的经营规模相差一个数量级。这是一个很客观的现实。我们2005年大概报纸行业是四五百亿人民币以上的经营规模,杂志总的经营规模大概是四五十亿经营规模,这里面整整差一个数量级,差十倍。但是杂志的份数,就是杂志社的家数,大概有9400多家,报纸只有1500多种报纸。所以它的经营规模,轻重大小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从这个意义来说,数字化媒体过程,应该选择对社会生活影响更大,经营规模更大的报业,它可能在今后的数字化之后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营收也应该是规模要大很多很多。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于干:颠覆传统的“无穷动”CEO
于干:数字化风潮中的创新型实践者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