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主持人 >> 文章正文

央视主持人康辉:寻找工作中的真正乐趣
作者:佚名     来源:央视国际     更新时间:2007-12-13 10:25:46

  小时候的康辉是一个“很拧、很任性的人”。康辉“拧”的表达方式是表面上妥协,但却有自己的“一定之规”。小时候,康辉和姐姐觉得幼儿园太闷,就逃了出来。被父母知道了,免不了要被说一顿。姐姐是错就错了,就这样,也不承认她错了。康辉是你说我错了,我就说我错了,但实际上内心并不认错。“我想我可能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小时候,老师总是把我当成好学生,而且他们在表扬我时,想当然地将很多他认为是好学生的准则套在我的身上。很多老师给我塑造了这个形象,我也不和他们澄清反驳。”那时常有所谓“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老师把康辉和两个所谓差生安排在一起。康辉也不知道如何去影响别人。“在我的概念中根本没有认为他们是差生,需要帮助。却往往能在他们身上发现很多的优点,甚至认为他们很多时候要比我强得多。”

  康辉在初中、高中的6年时间里都是很封闭的。“我把自己包裹的很严实。过了十一二岁就觉得自己长大了,再蹦蹦跳跳的就很幼稚,而应该皱着眉头思考问题才是应该的,用现在的话说要很‘酷’的样子。有时候人的性格变化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我上初中一下子就变得很内向、寡言了。”

  虽然从小说当班干部一直到大学一年级,但康辉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具有组织才能的人。“有的人比较擅长也乐于和大伙儿聚在一块儿,我却比较乐于固守自己的一个天地。表面上看我这个人很蔫,尤其在我读中学时。但我自己觉得我的内心世界很丰富、敏感。那时我就看一些书、小说,经常沉浸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中,我能给自己幻想一个和周围人没有任何关系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也有喜怒哀乐,我很陶醉其中。”

  康辉从小就很喜欢电影。对电影有种迷恋。一直到现在他还认为电影是一个做梦的东西,让你把周围繁杂的一切抛开,进入另一个世界。而且康辉什么电影都愿意看,灯光一黑下来,似乎就进入自己的世界。

  “初中二年级,我一个人跑去电影院看豫剧的戏曲艺术片《对花枪》,是老生、老旦戏。但我依然看得很投入,很入迷。电影是特别让我喜欢的一件事情。”“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流浪者》。其实看不太懂,但固执地认为时间长的电影要比时间短的电影要好。后来又看了很多遍。”

  康辉的印象中,小时候的文化生活要比现在丰富得多。父母常带他和姐姐去看各种各样的节目:芭蕾、民族舞剧、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话剧、石家庄地方戏等等。那时的他也看不太懂,但说不上为什么就是爱看,而且能从头看到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亲带他和姐姐去看河北梆子戏,是一个特有名的传统戏《蝴蝶杯》,一整本唱下至少要3个小时。当时大他两岁的姐姐根本就坐不住,不是睡觉就是乱跑,而康辉坐在那儿从头看到尾。到现在,康辉自己也觉得奇怪:为什么会对这个东西那么感兴趣?那么有耐心?

  小时候的康辉甚至还动过去学唱戏的念头。但长大后,“一来家里人没有这种意识,二来上了初中后自己的兴趣也就转移了。”

  初中毕业时,康辉的成绩是全市前5名。当时石家庄一中是全省重点,康辉上的师大附中是市重点。但师大附中的文科是全省有名的,而康辉拿定了主意要上文科。

  “父母对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会干涉。他们对我做人方面的影响很大。”康辉坦陈,与父母的沟通不是很好。父母都是学邮电的,又是很传统的人,认为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行了,不大重视思想上的交流。但康辉认为“父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直到现在,康辉认为,自己是个真诚的人,也从不算计别人,坚信不管社会怎么样变化,自己掌握一种技能是最根本的,不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刻意做一些事情,搞好关系。“其实搞好关系也不是什么坏事,与人沟通也是生活的一种技能。但我在这方面不行,也做不来。父母就是那种在工作上靠自己的本事吃饭的人,而不是靠其他的一些手段。”

  康辉有什么事情不一定和父母说,但一定会和大他两岁的姐姐说。在康辉的印象中,姐姐像一个“小妈妈”。父亲经常出差,母亲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照顾他们,于是交给姐姐的任务就是带好弟弟。康辉小时候就像姐姐的跟班。有什么话,康辉也愿意和姐姐说,“我从小就是个被保护的孩子。”

  上广院对康辉来说也是件偶然的事情。上了高三康辉才开始考虑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决定考广院,也是源于姐姐的一个在广院念书的同学。他向康辉大肆描绘了一番自己在广院上的电视编导专业。这对康辉来说无疑是个诱惑。康辉从小就喜欢电影,对电视也同样感觉好奇。康辉高考的那年正好赶上北广电视编导专业没有来招生,但有播音专业。在这之前康辉并没有和朗诵沾过边。当时就是想试试,“成不成都无所谓,反正多一个选择嘛。”

  去考试时康辉才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那时广院委托省广播电视厅招生,不仅人多,而且考试的人还很不同:男的都西服革履,女的则都化了妆。康辉心里觉得没戏。当时康辉自己准备了一首诗,还精心配了段音乐。进入考场后,康辉问考官:“我能给诗配段音乐吗?”考官一听就乐了,说不用了,你念诗就行了。不过,考试的诗他现在已经忘了,只记得自己给配的音乐是一首很著名的吉他曲《阿尔汗布拉宫的回忆》。后来康辉参加复试时没有准备要录音的东西,好在那时课本里有很多需要背诵的课文,于是挺投入的录了一首柳咏的词《雨霖铃》。虽然康辉对自己对家里人都说去试试,但考完之后,就有一种需要别人承认的心态,哪怕考上后自己不去上也行。

  当时所有的老师都不支持康辉,他们都有一个概念:播音是不用学的,只要普通话说得标准的人都可以做这个。康辉当时的功课还行,很多老师认为他应该考一个更好的学校。只有语文老师比较赞成,觉得这个职业挺好的,还可以接触很多方面的事情,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与康辉同去考试的还有一位平时很活跃的女生,很多人就觉得康辉没戏,甚至有个同学当康辉的面说你绝对考不上。康辉很生气,于是,语文老师的鼓励加上这个同学的否定,两个因素让康辉觉得非考上不可。康辉高考的分数线已经过了重点线,当时人大、北大都可以上。康辉是那年广院文化成绩最好的学生。很多不支持康辉考广院的老师觉得康辉很“可惜”。但康辉自己做了这个决定后就觉得这个专业挺好的,“我希望我成为播音员,希望自己能在《新闻联播》里出现。”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连续直播、劳累过度致出现口误 康辉坦然认错
康辉:擦干眼泪向前走
康辉为什么表情凝重
《新闻联播》“以老带新”康辉再度亮相
央视主持人康辉:出镜不由我决定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