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台湾资深媒体人杨渡:地震,我们能为灾区做什么
作者:杨渡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8-5-20 10:11:26

  曾经参与过台湾“9·21”大地震救灾的我,从电视上目睹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惨况,犹如记忆重现般地不忍与悲痛。面对巨大灾难,我们居住在台湾的人感同身受,人性的震撼,同胞的忧伤和焦虑,正烧灼着每个人的心。此时此刻,每个人都在问:除了上前线救灾、捐款捐物,我们还能为灾区做什么?

  曾经参与过台湾“9·21”大地震救灾的我,愿把那时的经验拿出来,供大陆同胞参考。

  依照目前的灾区情况,还是救人第一,而且许多地方自然环境改变,危机四伏,不了解情况而以志愿者的爱心贸然投入,不一定能帮上什么忙,反而可能平添救灾的负担。这段时间内,整体搜救、全面清查偏远地区,等待救援的人民,协助他们维持生命生存,仍是第一要务。

  在抢救生命、抢救伤者的第一阶段之后,所有工作重心会转变。重建家园,心理复健,照顾因灾难而无依的老人、妇女、孩子等,陆续会成为一个个大课题。这时就更需要全民的协助。所有人都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真正的参与者。

  以台湾为例,“9·21”之后,台中县的客家村落石冈,因为人们住的是传统土木建的房子,房屋倒塌,许多人窒息而死,几乎每家都有不幸。灾后没地方住,许多人只是茫然等待救援,等待重建计划。此时相关当局提出有效的规划,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安定人心的重要举措。

  心理抚慰与干预至关重要。石冈有一名叫月霞的母亲,她在失去亲人之后,为了生存,紧张、麻木而压抑地过着日子,几乎没有时间掉眼泪。直到一个名为“差事剧团”的戏剧团体来到这个小镇,开始民间文化重建。戏剧团请石冈的妈妈们聚会,让她们先讲出自己的故事,再准备将她们的故事编为剧本。然而,石冈妈妈们才刚刚开始讲自己的生命故事,所有记忆全部归来,压抑已久的情感忽然释放、宣泄,所有的妈妈们一起哭啊哭,哭得昏天黑地……

  后来石冈妈妈们把她们的故事编成剧本,到各个灾区演出,让更多的母亲分担彼此的悲伤与故事,互相扶持,走出伤痛。后来,她们还曾到香港、日本等地演出。

  我不知道现在的“5·12”汶川大地震整个灾区,还有多少人压抑着、忍耐着失去亲人的巨痛,不敢让眼泪掉下来,怕自己的脆弱淹没面对未来的勇气。然而,生命不能这样长期地压抑下去,悲痛一定要被释放,才能走出悲痛。

  文化工作者可以做什么?文化不是只有表演晚会,我们还有长期的工作要做。我们可以走入重建的工作,和灾民一起,不仅让悲伤释放,而且让这些受难的生命走入另一种可能。

  我们还能做什么?现在还是救灾的最初阶段,最好让专业团队去做。当救灾结束,重建开始,整个灾区还将有无数的工作,时间要持续数年,需要所有人的投入。文化人、经济专家、生态专家、建筑专家、心理学家、网络高手等,甚至研究生、大学生,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领域与优势,寻找奉献投入的机会。如果灾难是对我们的考验,那么眼前的考验只是一个开端。以后的重建,才是让灾难化为新希望的开始。

  此外,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现在许多人还可以压抑着,但年节来临时,人心会变得特别脆弱。平时不敢、不愿回想的记忆,会因为年节而回想起逝去的亲人,尤其是今年,一定要特别小心照应。

  现在的爱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献,成为善的集体力量,让它成为新希望的开始。灾难并不可怕,震不倒勇敢的四川人!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唐师曾:新华社记者 在震中
曾子墨:灾区让我震撼 生还者要好好活下去
灾区外国记者:“抢新闻应让位于抢救人命”
记者手记:我宁可自己从未到过北川
回首一周,好记者的标准是什么
为抓报道入险境 记者背出四岁娃
一线记者手记:生死路上,抢着进的都是记者
“秀”迹斑斑? 陈鲁豫灾区言行遭“拍砖”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