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总监CEO >> 文章正文

百度娱乐总经理梁康妮谈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现状
作者:张云龙 梁…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9-5-26 9:32:49

  从广播电台主持人,转到词曲制作人经纪,再跳入互联网社区,继而拐进服务运营商的SP,然后当上唱片公司总经理,目前落户在百度。看似无数次的改行,事实是16年来的工作,根本就未离开过音乐,估计这支与音乐的探戈会跳足一辈子。

  每次跟唱片公司的朋友聊起音乐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盗版"两个字一定如影随形。

  每一篇关于音乐在中国的采访文章或博客,话题总是离不开"盗版"。

  渐渐,"盗版"成为中国音乐行业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

  我不打算在这里提出解决盗版问题的建议,因为盗版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连串"问题所引发的综合症。想知道如何治愈盗版这个病,也许应该先了解音乐行业在中国是什么情况。

  说起"音乐行业",大部分人会把它等同于"唱片公司",甚至认为所有唱片公司加上艺人经纪公司就等于"音乐行业"。这种对音乐行业的不了解甚至误区,其实都是盗版的温床。

  上图是我从一本日本杂志里看到一家音乐学校的招生广告,标题"音乐业界MAP与职位介绍"。广告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先知道,到底音乐行业里有哪一些单位与岗位,然后按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去报读相关的课程。

  通过这幅音乐产业地图,能够一目了然看到,唱片公司只是整个音乐产业的一个部分,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一个歌手、艺人的成功,其实是有赖于许多单位、人才的支撑与配合的。也就是说,一个地方的音乐市场能否成功发展,是取决于行业里的每个环节是否都各就其位、各尽其职。

  Artist歌手、明星

  整个音乐行业的核心当然是歌手、明星们,因为他们以及他们演绎的歌曲作品,就是整个行业的产品与资产。

  如果"歌手"是一个职位,那它的职位描述以及入职条件应该是什么?先不计较身材、长相、年龄、人品等条件,但以下几项算是最起码的吧?!

  ü歌唱得好=不能走音、错拍子

  ü声音好听并且有个性=一听就知道是谁

  ü现场表演能打动观众,产生情感交流

  事实上,每天填满各个娱乐版面,充斥在这个那个排行榜里的歌手,有多少是能够符合以上条件的呢?一天到晚在电视上看到歌都唱不好的歌手,又怎样能期望普罗大众会很尊重与珍惜这个"行业",以及这个行业要推销的产品(音乐)呢?我经常在卡拉OK包间里会感受到这种"我比他唱得更好"的不屑。

  是中国没有优秀的歌唱人才吗?肯定不是。

  更多的或者是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了,而中国音乐行业的"权力核心"又那么高度集中在北京,导致对于许多有才华的人来讲,入行的门槛非常高。就算千辛万苦"漂"到北京了,如果不是有点"关系"或"背景",要受到唱片公司赏识还是挺难的。

  过去几年疯魔中国的一系列选秀节目,虽然是相对降低了入行门槛,但是电视台的第一目标是推高收视率与冠名费,其次是快速制造人气偶像,而不是歌手,对于提高本土流行音乐水平还是作用不大。

  打破潜规则,让有才的人有机会,是百度娱乐的精神。因为我们相信,只有通过高水平的作品与人才,才能振兴中国流行音乐行业。

  千里马需要伯乐,璞玉需要工匠琢磨。要成为真正的超级巨星,光靠歌手自身的才华和努力是不够的。下面要介绍的,就是艺人对内、对外的两大协力阵营:

  艺人对内:支撑团队

  ManagementOffice经纪公司

  (商务)经纪人、歌迷会管理人、助理

  RecordCompany唱片公司

  (AR音乐)作曲人、作词人、编曲人、制作人

  (包装)造型师、发型师、化妆师、舞蹈老师、平面摄影师、MV导演

  (MarketingPromotion营销)策划、媒体宣传

  RecordingStudio录音棚:乐手、录音师、混音师

  从以上名单可以看到,哪怕只是一个艺人要发布一首单曲,至少就有20位工作人员需要投入参与。而每一个支撑人员的工作,其实都是需要具备相当的技术含量,都是一个专业(不然日本就不会有学校,专门教授音乐行业里的各个工种所要的专业)。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音乐行业是很容易"混"的。也许单凭一腔热情,过过日子还是可以的,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出成绩,恐怕还是需要实力加运气的。

  艺人对外:合作单位

  1)宣传推广

  长久以来,音乐的推广是非常依赖媒体给歌曲的播放与歌手的曝光。

  Radio电台/Broadcastingcompany电视台/Publishingcompany报纸、杂志

  媒体与唱片公司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娱乐媒体需要内容与明星号召力,唱片公司需要媒体通路达到宣传推广的作用。

  Internet新媒体:互联网、无线网

  而新媒体的崛起,大大提高了唱片公司的宣传成效。互联网一方面大量节省了唱片公司的传播成本,二方面加强了歌手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性,让唱片公司更快、更直接知道一首歌的受欢迎程度,从而做出适当的营销决策。

  LiveHouse小型演出场地

  至于小型的演出,是锻炼歌手现场表演、提高歌迷忠诚度的最好方式。

  2)创造收入

  唱片产业又不是慈善事业,光有宣传,没有收入,岂能生存。过去在中国,为唱片公司、歌手创造收入的只有ConcertMakingCompany演出公司及CDShop音像发行商、音像店。翻开今天唱片公司的财务报表,CD的销售已经到不了总收入的一半,而演出的收入又只有已经成名的歌手才比较可观。那音乐行业在中国就要崩溃了吗?

  其实音乐家创造收入的方式,一直都是随着"科技发展"演变的。远在古典宫廷音乐的年代,音乐家的营生就是靠现场演奏。直到印刷术的出现,让音乐的传播多了一个途径,乐谱的发行也成为了音乐产业的开始。后来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录音的技术让音乐的传播,从"独一无二"的现场欣赏,变成可以反复聆听的;音乐的商业模式,也就从单纯的演出,发展为演出与产品销售兼具的产业。从黑胶唱片到卡式磁带到CD,虽然录音的载体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历了好几代的改头换面,但是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基本没有太多变化,依然是倚赖"录音产品"的销售。

  互联网普及后,音乐变成了一行代码、一个文件,存储介质和传播方式再次变革,消费终端也出现了变化,iPod、MP3播放器、手机......让人应接不暇。互联网让音乐传播变得"零障碍、零成本",直接冲击着音乐产业强调"销售录音"的核心商业模式。相对国外已经发展非常成熟的音乐市场,中国的流行音乐产业其实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假使能够抓准互联网所提供的机遇,唱片公司应该更能顺应潮流再来一次漂亮转型。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百度提出以广告变现的音乐商业模式。这种创收途径虽然是推翻了传统音乐产业的"产品销售"概念,但同时衍生了一种结合歌曲推广与收入创造的崭新商业模式。简单说,传统的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只是为艺人与他们的作品提供媒体推广,却不会给他们分享任何广告收入。反之,跟百度合作的艺人,既能享受海量的推广曝光机会,同时能从百度分享到广告收入,这绝对是音乐产业的一个大跃进。

  这也意味着,百度成为了音乐产业的重要一员,并担当着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宣传推广二、创造收入。如上图所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把关键的几方利益驱动点连接起来。

  要做一个成功的音乐营销及创收平台,第一步先要了解"音乐"到底是什么?其次,我们必须认同音乐是有需求、有价值的。

  "音乐"给一个技术人员的第一联想是:压缩率256k-bit容量4MB的MP3档案。社会学家会认为"音乐"是一种能跨越国界、年龄、性别的世界语言。对于热爱音乐的人来说,"音乐"是一种精神食粮,一种情感的抒发。年轻人喜欢用音乐作为表达自我,展示个性、品味的工具。至于粉丝们,"音乐"是他们了解偶像、支持偶像的最佳桥梁与手段。

  音乐就是那么神奇,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无处不在。你没试过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听到手机铃声吗?!音乐也很容易成为社交场合里的共同话题,相信你也试过从一个人的音乐口味来初步判断他是否能跟自己成为好朋友?!(当年我发现一个男生和我同样超级喜欢乐队Mr.Children,于是我们开始约会,后来。。。我们结婚了J)

  噢,跑题了。其实想说的是,音乐是很有效的分众手段(segmentationhandle)。

  有一种说法,互联网的发展重点,已经从信息整合(organizinginformation)提升到用户整合(organizingpeople)。因为只要是依靠广告,特别是展示类广告的网站,用户整合是必须的,原因很简单,所有品牌的营销规划,一定是从定义目标消费群开始。

  一般的消费群分类,都是用相对比较"硬"的数据纬度,例如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而音乐就像一个过滤器,通过用户的聆听习惯以及选择倾向,把用户群用更人性化的纬度归类,例如:心情、性格、口味等。

  我认为互联网结合音乐的分众特质,是能够成为非常高效的营销平台。如图:

  新一代的品牌营销追求的,不再是传统媒体1toMany式的广播,也不只是新媒体1对1式传播,而应该是一种可持续运营的概念。意思是说,品牌的营销信息通过消费群体作金字塔式的传播。

  而作为营销平台,从接触(Reach)到互动(Engage)到行动(Action)升级到病毒式传播(Viral)的过程中,就应该扮演Enabler的角色。

  说穿了,品牌客户真正要的不是"广告位置"(advertisingspace),而是如何有效地把品牌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人群(consumerprofile),并与其建立持续的互动沟通。

  中国消费市场之庞大,音乐市场之苍白,给我们太多发展的空间了。

  各位同志,让我们一起来编写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吧!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谁是谷歌和百度的接班人?
百度炼钢和李彦宏炼胆(图)
李彦宏:我没有百度有魅力(图)
谷歌抢先百度握手四巨头 李开复笑纳正版歌曲
百度CEO李彦宏:推动“互联网下乡” 消除信息鸿沟
李彦宏:MP3搜索带来营收和流量比例都下降
李彦宏:提升效率是互联网最大的优点
李彦宏:希望15年后百度70%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9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