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文章正文

储瑞耕:充实人生的30年
作者:储瑞耕     来源:青年记者     更新时间:2008-3-31 10:01:45

  一个人,以正常的寿命计,通常情况是在两个与三个“30年”之间。那么一个人的“30年”对于其生命史来讲,也就实在是很重要的事情了。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从1978到2008,30年。此30年对于中国的新闻事业、报纸事业、传媒事业来讲,也是可圈可点可评可说的30年!我庆幸自己这30年,与中国的新闻报刊、杂文评论紧密相关。

  我的这30年又可分为前10年和后20年:前10年主要是杂文,后头则正好把《河北日报》的一个言论专栏“杨柳青”经营了20个年头。我自己有一说:“有志于从事笔耕事业的人,一定要让名字活在自己的作品上。”回过头去看30年,我没有食言。

  文革10年中,我发表过国际评论等文章(有的还颇有影响),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时候一般人是不可以用个人的名字署名的。

  1978年,我第一次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作品,是一篇杂文,题目是《谈谈“个人奋斗”》,发表在该年9月《中国青年》杂志的“复刊号”上,也可以说为当年冲破“四人帮”精神牢笼、解放思想出了一点力。

  此后的10年间,我在全国的报刊上发表了好几百篇杂文,有几篇产生了些影响。比如发表于1981年第5期《中国青年》杂志的《我劝有志者》被收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发表于1983年10月6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从“试试看”起步》被江苏、上海的中学语文课本收入;数十篇杂文和杂文论漂洋过海,为美国《时代报》所转载。我之对于杂文,可以认定为有所贡献的是:1983年主力筹创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杂文学术团体——河北省杂文学会,而且被公推为秘书长;1984年主力筹创了中国第一家以刊登作文为主的报纸《杂文报》,被河北省委宣传部任命为“专职副总编辑”,主持编务。美国《时代报》在《杂文报》创刊后不久即用大半个版的篇幅来加以介绍和评论,说是:“中国反‘左’告捷,文坛欣欣向荣,《杂文报》应运而生。”这真可谓精当之论,把《杂文报》这一新生事物放到了中国反“左”的大时代背景下来看,其意义就更加清晰了。

  1988年初,我调入河北日报社,总编辑叶榛和编委会决定,在头版开办一个言论专栏,署名“杨柳青”,由我一个人来主笔。我认为很有意义,于是答应下来,并且表示:“只要我不死,我干它10年,20年。”从那时起,我做了两件事:一是把杂文的“四要素”(情感、哲理、文采、形象)融入党报评论,曾经提出一个“死活论”:杂文评论化则杂文死,评论杂文化则评论活;二是咬紧牙关拼命,坚持干了20年。

  我聊以自慰:30年间,前10年我在杂文的写作、办报刊和研究上用了点功,后20年我在新闻评论(党报言论)的改革上做了些事。

  我聊以自慰:20年“杨柳青”为河北省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进步、舆论监督、两个文明做了传道解惑、扬清激浊的许多实在事。

  我聊以自慰:20年“杨柳青”的实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也赢得了中国新闻界几乎所有的奖,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印记。时势造英雄。

  我始终认为:如果没有反“左”告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在杂文上的做事,不可能出来《杂文报》;同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如果没有《河北日报》几任主事者的明智,纵然我有天大本事,也不可能有“杨柳青”20年的坚守。连续20年不中断,在中国报纸史上没有先例。为什么能够这样?是整个社会比较稳定使然。我们看一下中国新闻史、评论史、杂文史、专栏史,大家大手笔如赵超构先生,在上海的《新民晚报》上以“林放”为笔名主持杂文专栏,1956年开始,到1966年被迫中断;1982年才得以恢复,可先生老了,1992年逝世。前后两个10年,硬就连不上!这“连不上”的原因在哪里?在时代,在生活,在遇上了文革10年浩劫。如果没有文革的无情干扰,我坚信林放老一定会从1956年到他逝世的1992年,坚持36年!正是在这个重要意义上论,“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像鸟儿离不开大气层一样,我们只能在一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下生存、生活和做事。只能在时代给予我们的舞台上,尽力演出些活剧,做出些实事。

  中国的30年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民族、国运国力、社会文明、人民生活,带来怎样了不起的积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显得越来越清晰。我有幸生活在这个历史环境中,在整个中国的新闻事业中,做了杂文和评论两件事。平凡者如我,时代不会过分地要求我,我尽了些力量,出了些成果。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可以不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羞愧悔恨了。我曾经在我的博客上写过这样两句话:“过去,沧桑历史有我,曾经的人生,我聊能无怨无悔;如今,青年世界无我,未来的岁月,我力求有始有终。”时代仍在前进,生活不会停止,只要我的生命没有完结,那么,由我自己择定的新闻事业就总得继续做下去。这一点毋庸置疑!(作者为河北日报高级编辑,韬奋新闻奖获得者)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陈力丹:以媒体为单位执行新闻职业规范
范以锦:大转折时期的亢奋与压力
陈力丹:1978,我思想走向成熟的转折年
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新闻不能制造
陈力丹:2006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
陈力丹:谈谈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陈力丹:透析新闻炒作
陈力丹:媒体形式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