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从“贺梅回家”新闻看美国电视台导演“罗生门”
作者:佚名     来源:中新网     更新时间:2008-9-12 9:06:39

  日前美国孟菲斯一家电视台采访“贺梅案”主角贺绍强,一时间又引起舆论风波。美国《侨报》发表评论文章说,采访者要讲述的,乃是其心目中观众希望听到的故事,或是她希望操纵观众去知道的故事。而贺绍强不如立足于现有环境,好好培养孩子。文章摘录如下:

  不久前,孟菲斯一家电视台采访“贺梅案”主角贺绍强,称从贺绍强口中得知,他后悔回到了中国,他要带着一家回美国。一时间舆论大哗。过去支持、反对贺绍强的人,几乎是一边倒地痛骂贺绍强不仁不义。我当时就觉得有些蹊跷——贺绍强人在中国,居然说“回到美国就是一切”这样的话来,什么人能这么大的胆子,这么厚的脸皮?

  几天后,北京《青年周末》登出对贺绍强的采访,事情才真相大白。原来,这家电视台断章取义,剪辑出了一个“贺梅回家”的新闻来。采访中确实有贺绍强的谈话录音。此新闻手法中的“守门”(GateKeeping)做得很好,“没有新闻价值”的贺家的开心生活,被该电视台认为“没有新闻价值”而不去报道。而贺绍强对贺梅上国际学校一事的抱怨,被电视台剪辑成贺绍强对国家的抱怨。

  看完《青年周末》的报道后再去听录音,确实发现中间有剪辑痕迹,这是“排序”(AgendaSetting)中故意颠覆事件和言谈顺序,从而形成采访者所要讲述的故事。而采访者要讲述的,乃是其心目中观众希望听到的故事,或是她希望操纵观众去知道的故事。

  采访中间,采访者还故意诱导,让贺绍强上钩,比如不断问他假如孩子实在不能适应会怎样?确如贺绍强所言,美国人很骄傲,很愿意看到贺梅愿意回到美国的“爆炸性新闻”,因为贺梅回中国,以及古巴男孩埃连回家,美国人都无法接受,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如果事实如贺绍强所言,那么这家电视台制造的,无异于一次假新闻。这些地方媒体面向当地观众,普通美国人很愿意看到这种新闻。这会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贺绍强说他介绍了事情的两面性,说孩子在中国上学跟不上,这个情况,我们在美国的家长都知道,八成是实情。我们都是从中国学校出来的,知道差别有多大。美国的教育比较宽松,在这里的小学接受教育的孩子,回国换一种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都很难跟得上,这几乎是无需争辩的事实。所以,我相信他从孩子角度去看,或许真是跟孟菲斯电视台坦诚地说到了“还是孟菲斯的小学好”这样的话。或许他也说过希望以后能让孩子自由进出。不料记者不厚道,其它的话都屏蔽掉,造成了贺自己设法想回美国的印象。这样一来,美国观众道德上又占了上风,会自我抚慰地说还是美国好,“你瞧,人家争了7年把孩子要回去,现在还是想回来吧!”

  贺绍强的做法,也会(很不幸地)印证很多国人的成见,如贺绍强果不是好人,贝克家其实是好人。我觉得奇怪的是,人们能宽容贝克家的欺骗(比如告诉小孩说她是墨西哥人),却不能理解贺家的争夺。

  关于贺绍强的报道,其实涉及两个问题:他本人何去何从?孩子何去何从?关于他本人的真实想法,我们无从知道。作为外人,我的猜测是:他在长沙高校扬眉吐气教书,一定要比在美国餐馆端盘子好得多,因此,我不大相信孟菲斯电视台编出的故事。再者,经过打官司、端盘子这般折腾,他再回到美国也是一无是处。

  关于孩子,贺绍强是想给他多几条路,或者按照美国的思维来说,是让孩子长大后自己决策。但这样看待问题,虽然合情,未必合理。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一切,有所失必有所得,反之亦然。贺绍强不如立足于现有环境,好好培养孩子。人生苦短,往前看海阔天空,走回头路死胡同一个。

  早点忘了孟菲斯罢。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北京晨报》
社长 郭坦

奥运会上"做文章"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凤凰新媒体 CEO 刘爽
视频网站版权混乱
通用电气(GE)中国
公关传播总监 李国威

通用电气(GE)如何打好奥运宣传战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