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人民时评:新闻,如何成为生产力
作者:汪晓东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8-1-28 13:42:52

  “这些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个岗位非常光荣!”这是今年江西两会期间,省委书记苏荣对新闻记者说的一番话。

  类似的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日前在一个座谈会上也说过:“……可以这样说,新闻舆论工作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而,在一定程度而言也是生产力。”

  “软实力”、“生产力”,两位书记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新闻工作者备感振奋。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重大事故和灾情及时披露制度……最近几年,一系列围绕新闻改革的举措,标志着新闻政策的取向日益开明和透明,如今,宣传思想工作更是被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

  积极正面的新闻报道,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所产生的正向推动力,不难理解。问题在于,一些探讨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新闻报道,是不是也能成为“生产力”?这是目前一些新闻同行困惑的问题,他们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是“新闻环境”。新闻环境体现在很多方面,比较突出的一点:有时候就一些问题,尤其是涉及舆论监督的问题,主动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采访,往往铩羽而归。对方的态度,不是三缄其口,就是推诿踢球。

  “舆论监督、问题报道,影响地方形象。”这是一些地方经常持有的一个想法。尽管这些年来,这样的状况已有改观,不过,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者仍不在少数。正因为如此,“防记者”仍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惯性思维。

  手边就有这样一个例证。前不久,苏北某县发生一起重大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事后当地有关部门在一份总结中,出现了这样的话:“昼夜巡逻,严防死守,坚决劝阻记者私自采访”;“密切关注来访记者的行踪并及时汇报”;“及时化解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新闻采访事件”……

  对此,不妨听听郭声琨的看法:“监督得准,监督得好,我们发现和改进得及时,就能减少或避免经济和政府形象的损失,这实质也是创造了物质财富。”这样的胸襟和气度令人敬佩。

  其实,正确的舆论监督同样也是生产力。山西黑砖窑事件,如果媒体缺席,问题就不会那样迅速地得到解决。

  当然,新闻成为生产力、软实力,是有条件的。报道失实、新闻炒作,非但不能成为生产力,反而还有杀伤力。

  被采访者说不说,新闻记者怎么写,最根本的,是看新闻报道是否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正如一位地方领导所言:“只要媒体报道正是群众所期盼的,我们支持了媒体,实质上就是支持了群众。”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中国青年报:这样的新闻总让我感到不舒服
加拿大“赤裸新闻”将增用西意韩语播发新闻
2007经典新闻语录大全
储瑞耕:新闻界的“家丑”和我们的办法
换个角度理解日本媒体在涉华报道中的倾向性
新闻媒体是法治政府的一面镜子
中国国际新闻论坛举行年会 评出国际十大新闻
2007年回眸:海外华社十大新闻事件(组图)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微软公关总经理 陈然峰
微软:企业公民建设理念 共赢思维下的商业策略
英特尔公关总监 张怡璠
英特尔公关策略:我们如何为媒体量身定制新闻
MOTO公关总监 杨伯宁
摩托罗拉公关策略:沟通融合加创新 成就卓越公关
谁来约束野蛮导师 期刊研究所所长 李频
追求本真梦想 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思想的穿透力
谁来约束野蛮导师 IBM公关总监 徐斯霖
抛弃“跨国公司” IBM全球整合转型下的传播策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