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杂志 >> 文章正文

点评2007中国期刊:几家欢乐几家愁
作者:黄海洋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10-21 9:29:51

  如果对2007中国期刊市场作一个简单概括的话,有8个字也许比较恰当:“潜力巨大,竞争激烈”。2006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386种,而到2007年4月,全国期刊总数已经增长到9468种。2007年期刊年广告收入达30多亿元,为10年前的6倍。期刊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超170亿元的一大文化产业。与此相对应的是期刊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生存,为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同的期刊都使出了各自的绝招,但很多期刊还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惨淡经营。

  新刊缭乱,乱花渐欲迷人眼

  2007年新创期刊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仅第一季度就有80多种新刊问世。新创期刊种类丰富,如为汉语国际化推广而出版的汉语文化期刊《汉语世界》、以“推动自主创新,鼓励大胆探索”为定位的学术性杂志《前沿科学》、在中国5大城市的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免费发放的高档中文杂志《行》、以打造西部第一财经传媒为己任的《川商》、以历史为主要报道题材的新闻类杂志《先锋国家历史》,等等。如今的期刊摊点,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无论是精美的图片,进口的铜版纸,还是花样翻新的促销手段,都在极大程度上丰富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读者的神经。正如今年5月在中国首次召开的世界期刊大会的口号:“期刊,丰富你的生活”。“买方市场”使期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依然有众多的期刊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期刊市场的争夺中来,毕竟,相对于13亿人的巨大市场而言,中国期刊的发展依然是潜力巨大。由于2007年国家继续严格控制新办刊物的审批,许多期刊都是“旧瓶装新酒”,以改头换面的形式重新出现,但由于过度追求当前的市场热点,缺乏整体的发展战略,加之市场对新刊物接受有一定难度,许多弃旧从新的期刊也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时尚类刊物《炫色》改名为《安25ans》,销量不升反降,这说明,如今的读者在选择上日渐理性,更为看重期刊的品牌和品质,无论是老刊还是新刊,都必须克服浮躁的心态,真正在提升内容品质上下工夫。2007年的新刊也有一些不乏创意和卖点,但由于资金限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最终都浅尝辄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成为期刊市场的过客。

  老刊持重,固守阵地谋发展

  2007年,对于在中国期刊市场拥有巨大品牌号召力的老牌期刊来说,生存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发展,选择激进的改革还是温和的改良。前者,可以让刊社脱胎换骨大步发展,但也可能引发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各种条件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大多数老刊名刊选择了改良之路,继续坚持稳扎稳打的推进策略,继续沿袭着原有的风格与定位,继续在内容深化、服务提升和营销创新上下工夫。这种改良政策收到了一定效果,《知音》月刊发行量已从5年前的400万份提升到现在的636万份,《故事会》以每月500万的印数向全国发行,《时尚》在品牌经营的框架下与世界400余个著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中国期刊业发行占据“龙头”位置的《读者》则继续推行其“温情”路线,在2007年年底前推出了大字版,以方便中老年读者的阅读和保护中小学生的视力。2007年,在大众类期刊方面,《读者》、《知音》、《故事会》的位次无人撼动,在时尚类期刊的排名中,瑞丽和时尚集团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市场地位,而经济类期刊中,《财经》、《财富(中文版)》、《世界经理人》、《中国企业家》、《商界》等期刊也依然属于市场的领先者。在老牌期刊的“变”与“不变”之间,我们也惊喜地看到,期刊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正逐渐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期刊业百舸争流,将最终走向品牌化、集团化和规模化。

  渠道垄断,几家欢乐几家愁

  2007年,从邮局零售公司到各种特殊渠道,机场、超市、车站,都加高了进入门槛,“上架费”、“入网费”之类的准入政策在为渠道开辟出新的赢利模式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刊社的销售成本,加剧了期刊市场的渠道竞争。以北京邮政报刊零售公司为例,“入网费”是5万元/年,如果各种垄断渠道全部收取“入网费”,那么每个刊社在这方面需要一大笔费用,而且各家均是按年度收取。除报刊亭渠道,机场、火车站、纸老虎、家乐福等期刊销售渠道也都有类似的门槛。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入网费”或“上架费”更多是一种展示费用。不交费用的要有每月1000份(10元以上的高端杂志)~3000份(10元以下的低端杂志)以上的销售量保证,否则就无法进入这些渠道,正所谓“店大欺客”,这是渠道垄断的必然结果。这样的门槛自然就使得期刊业贫富差距拉大。一些实力较强的期刊(多是以广告盈利的时尚、财经类杂志)就不惜成本买断报亭的最佳位置,而品牌较强的低端杂志如《读者》、《知音》等仍然利用其品牌优势,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一方面,这种门槛将一些竞争者过滤出去,排挤出主流渠道,无形中保护了原来的市场领跑者;另一方面,零售摊主一般不愿意尝试摆放新刊,只愿意将平时销售较好的刊物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使新刊很难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久而久之,实力强的刊社或集团形成新的“寡头垄断”,利润向少数市场领先者倾斜,造成了期刊市场的“马太效应”。在新的一年,许多期刊还将继续面临着这一问题,并必须找出新的应对之道。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报业数字转型 电子杂志大有可为
徐静蕾电子杂志受电影节青睐 独家冠名受关注
人民网推出"杂志频道" 轻松阅读2000余本主流杂志
学者指出中国期刊业尚处“跑马圈地”的时代
传媒蓝皮书赢利模式尚未明朗 电子杂志仍在烧钱
明星电子杂志年终审查 《薇亮》收费《相信》难产
与明星互相借光?资本渐远离电子杂志回归本质
电子杂志发展面临阻力盈利尚需进一步创新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北京晨报》
社长 郭坦

奥运会上"做文章"
《新世纪周刊》
总编刘丰

有选择的信息才有价值
凤凰新媒体 CEO 刘爽
视频网站版权混乱
通用电气(GE)中国
公关传播总监 李国威

通用电气(GE)如何打好奥运宣传战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