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社长台长 >> 文章正文

吴海民回顾2006报业:报纸的顿悟与追寻
作者:吴海民     来源:《媒介方法》     更新时间:2007-3-5 9:17:51

  中国报业的2006——报纸历史长河中一段波澜起伏的岁月。这一年里,有报纸衰退期带来的丝丝寒意,有向数字报业进军奔涌的热流,有热流中关于报纸战略转型的冷静思考,有冷热之间激荡着的关于体制创新的呼唤,有彷徨也有跃动,有争论也有共识,有顿悟也有追寻,媒体和报业市场的变局与报人跌宕的职业情感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之凝聚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号。

  依然是冬天——报纸的衰退期已经开始

  中国报业是伴随着关于“报纸冬天”的讨论步入2006年的。大家希望这一年的报纸广告市场能够止寒回暖,一些同志还天真的以为就要迎来“报纸的春天”。然而,一年来的市场走势和经营形势让人没有理由乐观。

  根据慧聪的监测和统计,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报纸广告收入仅仅增长了5.52%,其中一线城市报纸广告的增幅更低,如北京地区的报纸广告收入增幅只有3.78%。这是20年来报纸广告增长率的最低点。考虑到广告刊例提价和暗中打折的因素,肯定是负增长。事实一再印证了我在2005年作出的那个判断:中国报业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目前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广告增长率从持续20年的高位上跌落下来,就是一个显著标志。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6年全国总的广告投放仍在持续增长,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仍在大幅上扬。据央视调查机构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广告市场刊例价收入攀升至1555亿元,同比增长18%,而报纸广告仅仅增长5%,在各类媒体中增幅最低。另据统计,上半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0.95亿元,预计全年增幅在35%以上。这也就是说,全国总的广告蛋糕还在增大,只是各类媒体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报纸切分的那一块变得更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6月的世界杯足球赛,成了网络和电视的一场“广告盛宴”,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从中斩获颇多。当这些网站为“谁从世界杯得到的广告收入更多”而争论不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报纸都缄默无言。这是因为,报纸在为期一个月的世界杯期间同样做了大量投入,得到的广告回报却实在可怜。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报纸广告收入减少的深层原因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冲击下,媒体的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已经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网络广告、户外广告、广播广告、楼宇广告、电梯广告、直投广告等媒体方阵迅猛崛起,瓜分、蚕食着报纸的广告份额。新兴媒体目前尚未撼动电视,但对报纸发起了挑战。在新的媒体结构中,报纸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传统的强势地位被从根本上动摇。

  对报纸而言,比广告收入下滑更深刻的危机,还在于读者队伍的流失。这突出的表现在:报纸的忠诚读者日渐减少,报纸的年轻读者大量流失,读者的读报时间也持续缩短。据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发达国家的读者平均每天的读报时间下降至20分钟左右。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的数据也显示,对于网民这个特定群体来说,网络已经是其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其次是大众化的电视,然后才是报纸。其中,选择网络的占82.6%,选择电视的64.5%,选择报纸的57.9%。也就是说,约有42%的网民不再把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上阅读成为他们主要的新闻浏览方式。网民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上升为16.5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小时,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多达2个多小时。而在这个1.3亿网民的特定群体中,18岁—35岁的年轻人占到82%。对报纸而言,如果不能留住这些宝贵的读者,未来的前途确实是令人担忧的。

  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传统报纸的衰退期已经来到了。衡量一个产业是否进入衰退,一般要看是否出现三大特征:一是生产能力及供给是否出现严重过剩,二是产业中的企业是否开始恶性竞争并随之利润空间变小,三是部分企业是否不得已而退出了这个市场。看看世界报业这些年的变化,再看看国内报业近一两年的市场,这几个特征已经十分明显。传统报纸的衰退是一个世界性话题。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的报纸就明显萎缩,日本的报纸就出现了拐点,欧洲的报纸就露出了疲态。中国的报纸在同一时期曾经高歌猛进,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推动了报业繁荣,使产业的衰退期得以大大延缓。但以2005年为“拐点”,中国报纸的衰退期已经来临。传统报纸的衰退是不可逆转的,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判断:一,媒体的生态环境和结构布局已经发生巨变;二,媒体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正在发生质变。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正在颠覆原有的媒体格局。这也就决定了,“报纸的冬天”将会相当漫长。

  冬天里的热流——数字报业的号角吹响了

  报纸衰退的根源在于数字媒体的崛起,报业未来的出路又恰恰在于自身的数字化。一年来大大小小各类报纸行业会议,热议的就是三个字——数字化,大家从这三个字中既看到了挑战,也发现了机遇。从感受到数字媒体的威胁,到主动投身于数字报业,这是中国报业2006年的一场深刻转变。

  2006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报业竞争力年会,按照主办者最初的设想,是要开成一个向数字报业进军的誓师大会。尽管后来会议的主题没有这样确定,但各位报业老总在会上谈论最多的,已经不是传统报纸的竞争力,而是数字媒体的竞争力了。会议吹响了数字报业的进军号角,并倡议成立由报业集团、主要报社和相关企业共同参加的“数字报业实验室”,为此还发出一份郑重的《北京宣言》。宣言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将报纸出版业推向了历史性的变革关头,报纸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不断巩固和发展报纸出版业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采用数字、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数字报业,促进产业升级,是中国报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从《南京宣言》到《北京宣言》,反映了中国报人在半年多时间里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2005年10月,由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发出的一份《南京宣言》,第一次集体表达了对网络媒体造成的冲击的深刻忧虑,以及对门户网站廉价使用报纸内容资源的不满。2006年1月,解放日报集团向全国所有39家报业集团发出倡议成立报纸的“内容同盟”,提出建立判断机制和定价机制,集体向网络媒体收费。此举被网络专家称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分庭抗礼”,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的打压”。事情的结局正如预料的那样,报纸的“内容同盟”不会有多少胜算,任何对网络媒体的“打压”也不可能成功。原因在于,过度分散经营的报纸难以真正形成统一的意志,也缺乏与网络媒体进行抗衡的产业组织实力。原因更在于,网络等数字媒体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不可抗拒。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是,最早发出这一倡议的解放日报集团半年后宣布与新浪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该集团将2006年称之为数字报业建设的元年和布局之年,短短几个月就推出一系列先进的数字化产品,而这些创举,都是在与其他数字媒体的战略合作中得以迅速实现。与解放日报集团同样,南方报业集团、天津报业集团、赛迪传媒集团、计算机世界报社等,都在第三届报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了发展数字报业的坚定信念。他们说:新技术不是新媒体的专利,报纸同样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更新自己发展自己。

  数字报业的战略方向已经明确。这是传统报纸为保证自身持续发展而完善产品链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未来数字化生存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技术正在催生出更多的传播渠道,更多的媒体样式,更多的替代性产品。传统报纸应该在当前仍然有利可赚的有限时间内,在内容原创仍然具有优势的有限时间内,在报业多年来实现的一定物质积累的基础上,抓紧时机培育和发展新的数字化产品,如在线新闻、网络报纸、手机报纸、定制新闻、电子纸等等,并努力向音频视频领域进军,使自己的内容资源得到复合性使用,并在这种复合性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不断增值的产品链。可以这样说,产品链就等于是传统报纸的生命链。如果产品链断裂了,无疑意味着传统报纸的生命终有一天可能终结,而产品链的延长和拓展,才能够使报纸的生命随之得到延续。数字报业战略,就是旨在顺应新型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运用先进科技和现代生产方式重塑报纸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竞争能力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报纸产业提供新的核心价值和增值空间。

  2006年11月中旬,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高层研讨会在北京的香山举行。参加会议的,不仅有数字报业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成员,还有众多报业集团和报社的代表。研讨会发表了数字报业的八点共识,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中国报业的一份“香山宣言”。从“北京宣言”到“香山宣言”刚刚三个月时间,大家带来的已经不仅是思想上的共识,而且有许多新鲜经验。解放日报集团,天津报业集团,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集团、宁波报业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北京青年报等,都介绍了数字报业实践的最新成果。而没有参加数字报业实验室的全国众多报社和集团,也普遍开始了数字报业的探索和实践。

  这是一场奔涌而来的报业数字化浪潮。这场浪潮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业界的高度共识,是思想观念上的一次急转弯;二,各报迅速行动,是数字化建设的一次急行军;三,政府部门大力倡导和组织,显示了行政推动的力量。如果说中国报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告别“铅与火”是一次壮举的话,那么,以2006年为标志开始的这场数字报业的进军同样具有历史性意义。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以真实性打造报纸公信力
凤凰卫视刘长乐荣获2008年国际艾美理事会奖
报纸只有定好位才能办出味
《京华时报》社长:奥运会给报业带来的四个挑战
访美专家:新闻免费化迫使美报削弱新闻报道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