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领袖访谈 >> 学者访谈 >> 文章正文

李频: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思想的穿透力
——“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期刊研究所所长李频
作者:李频     来源:传媒领袖网     更新时间:2007-9-10 11:48:10


  二、二十年思索和二十年写作——追求本真的梦想
              与龙世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李频发表了早期代表作《龙世辉的编辑生涯——从〈林海雪原〉到〈芙蓉镇〉的编审历程》《编辑家茅盾评传》,这两部作品研究了两个编辑史上的重要人物,龙世辉和茅盾。李频回忆说:当时写这样两个人物,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一方面是想看前辈们是怎样做编辑的,第二就是发觉一些金科玉律的东西,将一些经验推广开来。

 

  李频1988年5月1日在给龙世辉的信中,这样表白:

  我拜您为师,一方面是要得到您的教导,另一方面我也想取得您编辑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我觉得您的编辑实践反映了当代,尤其是新时期十年文学编辑的较高成就。是值得研究的。

  而龙世辉在给李频的信中,两次强调:

  你有志于编辑学,这是我生平碰到的第一人。(88年5月10日回信中),你的立志使我很感动,我再重复一遍,这是我一生当中碰到的第一人。(88年6月20日回信中)

  《龙世辉的编辑生涯——从〈林海雪原〉到〈芙蓉镇〉的编审历程》问世后反响热烈而积极。《光明日报》《文学报》《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文学故事报》《编辑之友》等十余家报刊分别发表了书评、书摘、书讯。一些知名编辑学家、作家们也肯定这本书是我国近年来编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无论对编辑史、编辑家的传、编辑学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行政和科研

  1996年3月,李频从河南日报社奉调到北京印刷学院组建出版系,一年后任出版系主任。任职期间想在出版系和出版业界打造一条绿色通道,所以当时出版系就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有两个副牌,一个是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来对应出版社,一个副牌是期刊研究所,对应期刊界。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收集了很多的资料,今天,当我们走过资料中心,看到的是印刷学院的师生们攻读的身影,“这里面有很多宝贝”,李频笑着说。期刊研究所则是国内首家同类机构,李频作为所长,负责了来自国家社科基金、《新华文摘》杂志社等纵横向课题10余项。有好些课题成果超过保密期限后节选收入了李频主编的第一本期刊蓝皮书中。

  因为担任行政职务的原因,从1996年到2000年的李频,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钻研系统的问题并形成著作。只是零星的思考着遇到的某些细节性技术性问题,在《出版科学》《编辑之友》等杂志上发表了一批文札和论文。

  直到2001年,他才将自己以前的散碎研究成果结集汇编,交河北教育出版社以《期刊策划导论》为名出版。其中有他对期刊策划理论构架的思考,也有对一些期刊个案的解读分析。
2003年,李频出版了《大众期刊运作》。2003年以前,李频关注大众期刊比较多,没有研究学术期刊,这在他的老师那里就是有些离经叛道了。2003年因为应邀专题研究《新华文摘》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开始关注学术期刊,进一步拓宽了期刊研究的领域。
              期刊蓝皮书

  04年,42岁的李频辞掉了学院的行政职务,05年就读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的博士,研究理论传播学。选择读传播学的博士课程,李频有自己的理由,编辑学本身的理论深度不够,研究拘囿实务难有突破。而为了寻求突破,他正在大量地读传播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著作,力求用全新的视角来诠释编辑学所处的阶段,出版工作存在的问题。这样思考的视野和方法会更加开阔,同时他发现,一些社会学家对期刊的研究会显得别开生面,对他也很有启发。

  或许正是由于他对中国的期刊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真的思索,05年李频开始主编《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目前已经有两本。第一本皮书《中国期刊发展报告N0.1--市场分析与方法探索》是对此前期刊研究课题成果的汇集,第二本《中国期刊发展报告N0.2--区域发展与类群分析》则遵循皮书的统一要求,结合期刊实践现实和理论现实有其独到的思考,引起业界关注:

  中国期刊发展服务于中国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强力促进了中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群的膨胀式发展,进而引导了市场资源的流向。又全球化推动的空间化过程重构了中国期刊的媒介版图,而对期刊媒介版图的重新审视,就是要突破全国省市的行政区划,正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形态差异现实,依据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发展的逻辑进程,划定以城市群和城市带为核心的期刊区域市场。


            ——《中国近三年期刊发展概况》


  李频认为《中国期刊发展报告N0.2--区域发展与类群分析》还是有不到位的遗憾,好些方面没有细致挖掘,对现实问题的剖析不够深刻。当然,相比李频此前的期刊理论等著作,两本皮书的影响要大得多。原因之一是,李频为此肯下工夫,尤其是第二本的主报告,很费心力。其中数据或来源于出版管理部门,或来自一手调查,同时,他注意从数据之间数据之中理解、破译其中隐藏的期刊关系。此外,他还注意提醒、引导其编写团队从全球化、中国社会转型的宽阔视野看中国期刊的演进轨迹和类群变化,因而当前相对清冷的理论显示出一定的新颖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李频教授简介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南方周末》
执行总编辑 向熹

任何困局都是方法的困局
《东方早报》
社长 秦恒骥

孜孜以求做优秀新闻
《北京青年报》
王世荣

电视主导奥运报道
《华西都市报》
社长 李宇西

《时代》的封面来自《华西都市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