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聚焦 >> 封面文章 >> 文章正文

《财经》:校舍忧思录
作者:杨彬彬 赵…     来源:财经     更新时间:2008-6-11 11:32:48

  “风貌改造”

  聚源中学在2005年后获得了一笔至少20万元的改造资金进行“标准化建设”,主要是进行了外墙粉刷、绿化等“风貌改造”工作

  校舍质量,使人想到多年来拮据不堪的农村教育经费。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2年以前,中国一直实行以乡镇财政为主办教育的机制,“农民教育农民办”,而乡镇财政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一直极为薄弱,基层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经费不足的局面正在改变,但观念的转变则艰难得多。并不很充裕的新增资金,并没有都用到保证孩子安全的校舍建设上。

  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从一开始就明确规定,校舍维修标准为每平方米400元;2008年起,四川省又将校舍维修改造测算单价标准提高到每平米500元。当地建筑商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这一标准足够盖出一个结实的、在地震中不至于瞬间倒塌的房子。在此次地震中屹立不倒的北川刘汉希望小学,其工程造价亦不到每平方米400元。

  2005年底中国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2006年6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早在这一年年初,中国西部的农村已经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仅此一项,中央政府就确定从2006年始,五年内和地方共安排2652亿元资金。

  当年10月8日和11月3日,财政部、教育部分两次下达2006年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中央专项资金预算。第一批涉及中西部19个省份,下达中央专项资金预算25.93亿元;第二批涉及5个省份,下达中央专项资金预算3.35亿元。其中四川省即占了近3亿元。

  目前,还无法分析四川省所获教育资金及危房改造资金的安排。然而,发生在聚源中学的事实引人关注。

  聚源中学情况与富新二小略有不同。聚源中学虽然最初也没有列入“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之列,但在2007年获得了一笔至少20万元的改造资金。

  然而,根据成都市对学校“标准化改造”的统一安排,这笔来之不易的20万元改造资金,几乎全部花在校舍的“风貌改造”上,对这两栋危险教学楼的安全结构,未做有效加固。

  2004年6月,成都市有关部门在“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对全市410所农村中小学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历时三年、投资10亿元,平均每所学校建设投入约243万元,于2007年9月全部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标准化建设与危房改造并不是一码事。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官方介绍,所谓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原则,对全市农村中小学进行全面改造或新建。所有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的建筑外墙立面必须确保灰瓦、白墙,装饰线条和贴文化石、仿磁砖的做法,体现川西民居特色,以“确保建筑风格统一”。

  2006年1月,成都市政府下发文件,提出要“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将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聚源中学现任校长谷胜聪告诉《财经》记者,聚源中学也在这次成都全市标准化建设学校之列,但主要是进行了外墙粉刷、绿化等“风貌改造”工作,对教学楼的安全质量仅停留在电力和门窗,并未对墙体安全结构进行检查或改造。

  其实,聚源中学需要的,并不是这样的“风貌改造”。70多岁的易安成曾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担任聚源中学校长。他向《财经》记者回忆,1988年兴建教学楼时,镇里财政很困难,建设资金只有1万多元钱,最后由都江堰市教育局规划科工程师自行设计、当地一位包工头承包,勉强建成了这座三层12个教室的小楼。至1995年,与之相邻的四层教学楼建成,时任校长的林明富向市教育局提交了危房自查报告,希望能同时对1988年建成的老教学楼进行重修。但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来检查后,只要求在三楼顶楼加几根钢条,以加固顶梁。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两栋比邻而建的教学楼,最终没能抵挡20公里之外的震中冲击波的撼动,先后整体性垮塌。仅位于四层教学楼一侧的楼梯通道基本完好,挤在楼梯通道里的学生幸免于难。

  正在聚源中学现场勘察的河北省规划设计院专家向《财经》记者表示,从尚未倒塌的楼梯间可以看出,该校校舍的大梁构架尚可,关键是梁上的钢筋与楼板之间的钢筋缺乏勾结,使得地震发生后梁柱整体分离,导致墙体整体坍塌。

  责任链条

  包工头难以单独承担“豆腐渣”工程的整体之失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江绪银的手一直在不由自主地抖。20年前,就是他承包建设了绵竹市富新二小那栋垮塌的三层教学楼(原由五福中学使用)。“我最错的就是做了这个工程。”20年后,江绪银说。

  几天前,江绪银刚刚协助绵竹市纪委调查,交出了全部工程图纸原件和竣工验收证明。富新二小教学楼整体垮塌后,建造了“豆腐渣工程”的江绪银顿成千夫所指。

  不过,《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建筑安装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显示,这座工程编号为“89字005号”的教学楼,总价为15万元,由江绪银先行垫资;经过验收小组1989年6月12日验收,“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同意交付使用”。

  在证明书上盖章的验收单位,包括建设单位绵竹县五福乡中学、建设单位主管部门绵竹县五福乡人民政府、施工单位绵竹县东郊联合建筑工程队、设计单位绵竹县建筑规划设计所第三设计室。

  在完全坍塌了的富新二小建筑废墟上,专家组成员每天都在取样分析。地方专家组负责人、德阳市建设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邓宁告诉《财经》记者,这座建筑楼质量问题明显,虽然用了邻近乡镇什地乡什地中学的设计图纸,但两所学校的实际建筑完全不一样。

  “最基本的底层墙体和三层的楼面都不一样。什地中学楼顶是瓦面,承重低;富新二小楼顶是楼板,而且加厚过。”邓宁说。

  根据学校要求,这座楼在建设过程中修改了设计方案,两层盖成了三层。邓宁说,就一般楼板而言,两层改三层可能没问题,但是对于过分承重的楼板,则比较危险。

  邓宁证实,原什地中学教学楼是三七墙(墙体截面厚度37厘米);五福中学“仿建楼”主体墙则变成了二四墙(墙体截面厚度24厘米),这可能会使得墙体承压力明显降低,房屋稳定性受到影响。

  调查组还重点检查了施工质量,对砂浆、砖块、混凝土灰浆饱满度均进行了取样抽查,看是否满足国家标准。“比如说,干砖上墙就是建筑质量有问题。现场干砖显而易见。”邓宁说。

  四川禾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也受专家组委托,对教学楼的“砖混黏合度”进行独立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禾力公司从垮塌楼房结构的各种部件,一共选取十个点的样品。其中5月26日这天选取了六个点,每个点取三个样,六个点的“砖混黏合度”指标全部低于80%的合格标准。

  不过,江绪银并不认为自己对建筑质量负有全部责任。按照他的说法,教学楼倒塌主要是结构问题。

  “图纸就没有设计构造柱,也没有设计屋顶,只有圈梁和大梁。再加上是走廊式的房子,本来稳定性就差,整个结构根本不满足任何抗震强度,更别说重大地震了。”江绪银说。

  据江绪银称,五福中学教学楼的设计图纸是由县教育局拿出来,他自己连原图都没有看到,就直接拿着复印图进了工地。“设计的时候就全部都是砖砌的,楼板越加越厚主要是后面没有管理好。”他说。

  这座教学楼的验收日期为1989年6月,当时新修订的抗震标准“89规范”尚未出台,乡镇小学处于乡镇自筹资金建设的窘迫时期。竣工报告证实,出于节省经费和增加教学楼容量的考虑,教学楼开工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曾多次协商,对设计施工图纸大幅修改,除加盖三层,还将矩形梁部分的设计断面从500×240平方毫米改为500×200平方毫米、将小青瓦屋面改为空心板平顶屋面等。

  江绪银表示,当时乡里建学校,资金各方面都困难,就在设计方面能省一点是一点。“反正只有三层,这个基础的荷载也不高,起初大家都觉得没问题。”江绪银说。

  记者辗转找到了当年的五福乡党委书记兼教办主任、现绵竹市政协副主席孙安泉。孙安泉表示,当时提出“人民教育人民办”,县政府只出了5万元,其余资金只能靠乡政府自己筹措,再由教办负责具体设计、建设。

  他回避了自己作为乡党委书记和乡教办主任是否有主管领导责任这个问题,仅表示,工程验收是多个单位一起做的,负责质检监督的是质检组。而正在富新二小坍塌现场检测的专家组负责人邓宁告诉《财经》记者,1989年教学楼建成时,当地政府质检站还没有成立,所以也没有全面的质检报告。

  不过,江绪银提供的竣工报告在验收规定中注明:工程交工前,施工单位应邀请建设单位(即五福乡中学和五福乡政府)进行一次全面的预验收工作;交工验收,由建设单位负责,有关单位参加。

  报告附件中包括13份砂浆、混凝土试压报告单和19份分层分项质量验收表。这份显然是由江绪银草拟的报告自称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85%,“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规范要求”,并敦请“建设单位(在工程交工后)认真考虑付款问题”。

  这一工程延期五个月交付,报告中称原因是“工程款拖欠延付所致”。

  富新二小的遭遇并非孤例。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倒塌的那栋三层教学楼,亦是属于建成即危房的问题校舍。

  《财经》记者还辗转获得一份什邡市《关于部分垮塌房屋图纸收集的情况说明》。说明称,此次地震中发生垮塌的红白小学教学楼、蓥华仁和小学教学楼均为市教育局计财股自行找人设计;湔氐中学使用的是通用图,具体哪一套图纸不详;由于上述教学楼均系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工程,教育系统为节约经费,均未作地质勘查。

  这一栋栋带着天然缺陷的教学楼,被教育和行政部门一一验收放行;而其结构则因着主管部门的思路和资金所限随意改变;其责任也在这系统内的内部循环中被一一消解。“豆腐渣”工程成为当年包工头难以承担之重。

  而放任这些问题校舍建成、又在验收报告中签字,且不断错失危房改造良机的校舍建设管理部门,则选择了集体失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善款审计已发现违纪
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遇难学生家长工作组
四川地震重灾区高考日期推迟约1个月
不要被孩子们的笑容所迷惑
唐山重建的三大遗憾值得借鉴
水库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同捐一个亿,两个“老王”待遇迥异
震灾过后,值得挖掘的精神价值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