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人物 >> 传媒人物 >> 名记名编 >> 文章正文

24天坚守一线采访的记者
作者:古隆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更新时间:2008-6-5 9:21:38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24天了。在这20多天里,我采写了许多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同行,有一人我曾经在报道中提到过,但一直未联系上,他就是《阿坝日报》副总编辑泽尔登。

  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在汶川县的映秀、漩口两镇,都属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5月17日下午,我在采访《阿坝日报》时获悉,由该报副总编辑泽尔登带领年轻记者李仲宏赴震中映秀采访,已与报社失去联系多时,当时余震不断,他们的安危让报社的同志非常担心。

  6月4日,我终于电话连线到了在映秀采访的泽尔登,这才知道,这位在《阿坝日报》工作了30年的藏族同胞,自5月12日起一直和年轻记者李仲宏在重灾区一线采访,亲历了他们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最艰苦、也是最惊心动魄的24天。泽尔登告诉我,大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由他带领3名年轻记者驱车从马尔康(即阿坝州州府所在地)出发,准备经理县前往汶川采访,结果出门不久就遇塌方,他们只得靠徒步行走,于5月13日中午走到理县,了解了当地灾情后,5月14日他们又继续徒步前往汶川,在电力、通信、网络、交通均中断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县林业防火电台,以口述的形式连夜发回了第一篇重头报道《汶川急需粮食药品和帐篷》。5月17日,他带领记者李仲宏跟随阿坝州先遣队一行14人,继续往震中映秀赶。道路完全被毁坏,他们不顾余震危险翻山越岭,没有桥过河,他们就用绳子架起索桥溜过去,遇到陡峭山崖就攀岩,泽尔登说他带的尼康D100相机被摔坏,右脚摔伤至今未痊愈。说起这次历险,当了4年记者、26岁的李仲宏其亲身感受是:“又累又饿又渴,头上有飞石,稍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当时我觉得我快不行了,我可能活不出去了……”翻了五座山,他们于当日抵达映秀镇。

  泽尔登说,他们因为走得急,衣物、毛巾等洗漱用具什么也没带,加之一路条件艰苦,灾情危急,采访紧张,他们根本顾不上讲究卫生,他和小李都成了“迷彩脸”,后来他们到映秀镇后要了一套迷彩服,才换下身上的脏衣裤,6月1日才在部队的移动洗澡车上洗了一次澡。泽尔登说,这24天的抗震救灾采访,他还有一收获是“皮带扣松了三眼”,吃不好,睡不好,多日未见的熟人都说他“又黑又瘦”。

  采访还未结束,泽尔登说他们马上要跟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离开映秀去成都开会,我问他离家这么多天了,跟家里人联系过没有?他说:“联系过,家里人也理解,晓得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记者。阿坝州发生了这么大的地震,我们肯定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高钢:四川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精神解读
唐师曾:新华社记者 在震中
记者手记:我宁可自己从未到过北川
谁是最早进入映秀的记者,又是怎样到的?
记者同志:能少问几句吗?
记者不要只做冰冷的“采访机器”
杨卫华:记者兼战士 硬汉也柔情
香港首批赴四川报道记者患上早期抑郁症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经济观察报》
社长兼总编辑 刘坚

媒体不应一味负面报道
《销售与市场》
副总编辑 罗文杲

营销期刊不惧互联网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