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分类传媒 >> 电影 >> 文章正文

文艺片成了票房毒药?顾长卫们出路在哪?
作者:列孚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时间:2008-5-12 9:38:12


电影《左右》海报

  文艺片成了“票房毒药”?那么,中国内地的文艺片出路何在?前些时候,《左右》和《立春》这两部从类型上属于文艺片的影片上映,惨遭票房冷落,各收二三百万元。无论《左右》的导演王小帅如何对院线抱怨,又或是顾长卫不甘心,将原已下画的《立春》排在第二轮再度公映,都无法挽回该两片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上的失败,甚至连参加百花奖的机会也没有(据悉,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定下规则,影片票房若不过500万元、影片在电视上播映时收视不过3000万人次的影片无资格参加百花奖评选)――尽管该两片在一些国际影展上曾获好评。

  且不先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这个规定好不好,中国内地的文艺片的的确确难以在内地市场寻觅到生存之道。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广州就曾出现过艺术电影院(广州的新星影院就曾是这样的影院,位于公园前,现已拆卸),但很快无以为继。后来,也曾有提出过要搞艺片院线,然后,不了了之。王小帅们可能只能寄希望于中国电影“第X代”。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的。首先要在定位上搞清楚,不能只笼统地将这些文绉绉的影片称为文艺片。事实上,所谓文艺片在类型上是与动作片、喜剧片、惊悚片等是一样的,都有属商业电影一部分,是商业电影的组成部份;同时,在演员阵容上也需要有商业号召力。以最具商业性的港台电影为例,1970年代,琼瑶小说流行,从琼瑶小说改编过来的这些影片就找来谢贤、邓光荣、甄珍、秦汉、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等主演,并一定会有邓丽君等主唱的歌作为电影主题歌或插曲,这些都是票房保证。到了上世纪90年代起,以王家卫为代表的香港文艺片,每一部都少不了大明星。最具说服力的文艺片《甜蜜蜜》,演员阵容就有张曼玉、黎明再加上一个曾志伟。那么,《左右》和《立春》是文艺片吗?显然不是。它们其实是写实片。《立春》尽管也有蒋雯丽,看似有号召力,然而谁又能说出她何来票房保障?不要误会文艺片就是票房毒药,陈可辛凭《甜蜜蜜》成功,因为他猎取了大众的欢心,它从来就不是小众的。因此,将写实片错当文艺片,这是大错。

  “定位错,满盘皆落索”。写实电影(不同于具写实意义主流影片)一般情况下较少动用到明星,而以按实际需要物色符合片中角色需求的演员,甚至是用上非职业演员,例如贾樟柯的电影那样。用明星去扮演写实片角色,很容易遭到质疑。这样,像《左右》和《立春》这样的影片在缺乏票房号召力的情况下,被安排在非常商业化的大院线进行操作时,便已注定是难以成功的。比它们更惨的是《太阳照常升起》,虽有人们期盼的姜文,然而制片方和发行方均把它当作商业大片那样去操作,纵然也有两千万元票房,但结果是如哑巴食黄莲。

  当下的现实是一个细分市场,电影更典型。不用动脑的如《功夫之王》、《钢铁侠》,故事越简单,票房越快乐,这就是大众电影;反之,就是小众电影。很明显,像《左右》、《立春》这样的影片就只属于小众。过去有一部日本电影《情书》,在香港上映时就只在一家影院上映,结果上映时间超过一年,不仅赚了大钱,还让影片成为城中一时的话题。如果该片在大院线上映,恐怕一个星期就下画了。原因是当在院线上映时,若影片票房收入达不到某个底线,院线方就有权换片。故而,这些不能靠明星作卖点的小成本制作,采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倒还有较大空间。位于北京海淀区双榆树附近的华星影城,最近就做了件好事,在指定的每周三,该影城专划出一个影厅为一些无机会获在院线上映的非主流电影提供放映机会,票价是平时的一半;而位于北京东二环近东直门交通交汇中心处,也将有一家以小众口味为主的影院,而该影院同时设有以电影图书为目的书店、专售经典DVD的专门店、咖啡室等,可以营造出浓烈的电影文化氛围。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分众因素,而且,这两家影院均为港资背景——说来好让内地文化人惭愧,香港这个曾被讥为“文化沙漠”的城市,如今要为内地小众电影作出贡献的却是港人。

  当北京可以首先出现这样的小众影院后,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上海、广州等主要中心城市也会陆续出现类似的影院,专为小众观众服务的影院。这样,顾长卫和他的伙伴们就能找到一条属于他们的出路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财经时报》邵颖波
当前中国财经类媒体没有哪家是干净的
《经济半小时》高先民
我们是“守望者”,关心“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乡约》制片人肖东坡
五年涨五倍 《乡约》收视奇迹背后的故事
微软公关总经理 陈然峰
微软:企业公民建设理念 共赢思维下的商业策略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