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传媒领袖网 >> 传媒 >> 传媒观察 >> 评论 >> 文章正文

新华时评:不应该对突发事件报道设置障碍
作者:李亚彪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8-5-12 9:14:49

  在浙江省近日召开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蓝藻应对应急工作会议上,一位当地领导提出,一旦发生蓝藻大面积暴发、饮用水安全受影响等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要主动在第一时间进行新闻发布。并说,政府不要怕媒体,不要怕新闻报道,要为采访报道的媒体提供权威信息。这种不把突发事件当作“丑新闻”的态度让人称道。

太湖蓝藻

  突发事件当前,对本应充分信任的媒体、社会公众持怀疑、惧怕态度,使得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部门不仅要应付突发事件,还要应对媒体与民众这些“假想的对手”,其工作的难度、应急处理的效果可想而知。封锁新闻的可怕之处还在于,隐瞒真相、设立采访关卡,为新闻报道设置障碍,报道准确度受影响,报道效率低下,既影响了媒体与政府形象,还难免造成谣言滋生、蔓延。

  在去年的太湖蓝藻事件中,有的政府领导干部已经感到,由于对新闻舆论的引导与应对准备不足,考虑不周,个别信息渠道不畅,导致新闻炒作成分多,甚至有的相互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为此,浙江省今年针对太湖蓝藻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维护广大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保持各类环境信息渠道畅通,接受公众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导向作用。

  少数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恐惧症”,使得他们不愿将自己置于媒体监督之下,不敢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不敢检讨自己的行为。殊不知,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民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无可奉告”与“踢皮球”等办法,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让民众了解事件真相,可以提高政府公信力,可以引导激发民众同政府一道共同战胜危机。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采取公开、透明、主动的态度。


报道障碍屡屡出现

  灾难报道仍需更加客观

  中国政府应对紧急事件的新闻发布制度始于2003年的非典,当年的2月12日,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消息,曾经引起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该消息公布,在广东,非典疫情的感染人数已经上升到了305人,其中有五人已经死亡,然而,此时中国的政府和民众却全然没有料到这场疫情正在向所有的人悄然逼近。从2003年开始,肆虐的病毒在中国内地广泛蔓延,似乎在一夜之间,北京就成为了继广东之后的第二个重灾区。2003年4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就非典事件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然而,所有人得到的消息却仍然是安全和有效控制。

  之后,原中国卫生部党组书记张文康和原北京市委副书记孟学农被免职,在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出面承认仅北京市的确诊非典病例已经达到339例,而5天之前,官方公布的这个数字仅为3例。[详细]

  中国新闻出版报:救火为什么先要防记者?

  4月4日下午1时20分许,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办靠近308国道的一家电子厂突发大火。危急时刻,厂里的20多名女工冒着危险奋力灭火,消防队员也赶来全力扑救,与此同时,半岛都市报4名记者也闻讯赶到现场进行采访。当记者在厂门外拿出相机准备拍摄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3名穿着制服的男子没有跑向火场去救火,而是跑来抢夺记者手中的相机,并大声呵斥辱骂记者,随后便开始打砸半岛都市报的采访车。

  据当地的居民和工厂的工人说,殴打记者的人是当地的联防队员。联防队员在着火时不忙着去救火,怎么有心思去防记者采访呢?又是谁授意他们这样做的呢?难道记者比火灾更可怕吗?[详细]


政府力挺媒体监督

  广州出台新闻发布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及时通报

  记者昨天获悉,广州出台广州市新闻发布制度,设立市一级的广州市新闻中心,作为广州市委、市政府统一的官方权威新闻发布平台。该中心将于5月4日正式启动,地点设于珠江新城华利路61号广州政务服务中心大楼首层。

  今后,广州将通过这一官方权威新闻发布平台通报广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大决策,通报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重大事项;及时、客观地介绍重大突发事件的进展及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办法等;发布其它需要新闻媒体向公众通报的事项。[详细]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干部要把记者当合作伙伴

  王国庆指出,当前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方式,要把媒体当作服务对象,通过提供信息、提供服务,帮助记者完成采访任务,达到引导和影响媒体报道的目的。要按照快捷、有序、有利有节的原则,不断提高突发事件新闻处置的能力;坚持把媒体和记者当作合作伙伴和客户,做到“愿说、敢说、会说”,不断提高与记者打交道的能力,从而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详细]

  中国各地官员高调力挺媒体监督 舆论监督推动“善政”

  近年来,黑砖窑事件、厦门PX事件、华南虎事件,桩桩件件舆论监督,也不断地深化着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舆论监督从来就不仅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更是民主政治的利器。在今日中国政治生活中,舆论监督必将成为一种常态,每个施政者都身居其中、不容回避。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使舆论监督依托于一个更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新型大众媒体,从而更深入地嵌进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监督的力量,从未像今天这样蔚然壮观;权力的运行,从未如今天这样被要求公开透明。[详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文章
  我也来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新的评论
姓 名: *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新媒体

广电

纸媒

产业

博客

人物

观点

领袖访谈

中国经济周刊 季晓磊
市场竞争下我国体制内媒体的市场化之路
人民网 总裁 何加正
网络实名制时机未到,监管尚需行业自律
《财经时报》邵颖波
当前中国财经类媒体没有哪家是干净的
《经济半小时》高先民
我们是“守望者”,关心“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乡约》制片人肖东坡
五年涨五倍 《乡约》收视奇迹背后的故事
48小时

一周

本月
传媒江湖

媒介天下

媒体视角
Copyright 2005 - 2008 www.medialead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传媒领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59603号